
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位于深圳南山海岸城的“奈雪生活”已经撤场围挡,取而代之的是近期的“顶流”——泡泡玛特。

图源:小红书
广场外的奈雪卡座也全被清空,只剩旁边角落小小的霸王茶姬。
这个于2022年8月底开业的“奈雪生活”,是原来奈雪耗资2000万推出的“奈雪梦工厂”升级改造而来,曾一度成为海岸城网红打卡点。

图源:国际在线
这家标杆店型是奈雪旗下的全国首店,面积达到了1000平,被一个个独立小摊位承包,除了提供茶饮外,还有烘焙、精酿、西餐、零售等多种产品及服务,类似一个生活方式体验馆。

图源:网络
而接替的“奈雪生活”,则在保留原有的产品和服务上,新增了奈雪茗茶、澳咖、方所臻选等10家首店品牌。
从店内品牌布局看,当时的“奈雪生活”是致力于为消费者创造一个集吃、喝、赏花买花与购书一体的多样生活空间,就像商圈里的小生活市集。

图源:深圳之窗
但可惜,市场就是这么残酷,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新旧更替的浪潮下,品牌护城河的深度与消费趋势的敏锐度,往往决定了生存与消亡的边界。
泡泡玛特的崛起,印证了“流量即价值”的新消费逻辑,其通过“情感消费+社交货币+稀缺经济”精准触达年轻群体。

图源:网络
而旁边的霸王茶姬,则揭示了细分市场的生存法则——凭借供应链与加盟体系优势,以“现制外带+小店模型”切入,填补10-20元价格带空白,正在蚕食“质价比”需求的客群。
可以说,这场新旧交替中,没有永恒的赢家,只有持续进化的生存哲学。

大店模式的困局
把时间拉回到经济上行的2019年,作为一家年轻人聚集的顶流商场,深圳海岸城是时尚、人气的代名词。
因为地段好,可以提升知名度,因此海岸城是很多品牌展示的窗口,当然租金也是高不可攀的。
彼时星巴克烘焙工坊的爆火,直接催生了烘焙品牌的旗舰店扩张潮。
2019年在海岸城开业的BEEPLUS超级烘焙工坊,凭借着近3000㎡的超大空间以及众多黑科技巨型烘焙设备打造的新奇体验,吸引了很多深圳本地人的拍照打卡,同时也吸引了很多烘焙行业人士的观摩和学习。

图源:深圳美食圈
这里有比奔驰还贵的面包机、价值88万元的城堡蛋糕、一整面豪华面包墙……
据悉,营业期间单笔消费金额最高达1.3万,全天进店人流接近3万人次。
这种“空间场景革命”迅速引发模仿,2020年10月,门店总面积高达6000平方米的“昂司蛋糕奇幻空间”入驻了海岸城。

图源:网络
其一开业时便赚足了目光,对外声称耗资一亿元打造,店内最贵的蛋糕开出1314万元的天价,开业初期,昂司蛋糕还大手笔邀约明星宣传。

图源:网络
结果不到3年,就声称因为“自身经营不善,营业收入持续低迷,内外交困“,而选择停止营业了。

图源:网络
前面的BEEPLUS超级烘焙工坊更是撑了不到一年就倒闭了。

图源: 独角mall
再豪华的装修、再大的面积,也得在人工、租金、材料成本“三座大山”面前败下阵。
BEEPLUS和昂司的接连倒闭,“奈雪梦工厂”也于2022年调整为“奈雪生活”,直至此次变动。

图源:网络
尽管海岸城商场的客服表示,奈雪的茶关店仅仅是因为租约到期之后没有续约,但是在这几年里,奈雪的茶关店已经是“常态”了。
今年正值奈雪品牌诞生的第10年,也是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第5年,10年大浪淘沙,这个茶饮“老前辈”也算是“中流砥柱”了。

图源:网络
但是“后起之秀”的追赶,让这位“老前辈”有点招架不住了。
自2021年上市后,这四年间,奈雪市值蒸发90%,仍在亏损泥潭中挣扎,资本方太盟、天图接连减持套现,核心成员离职。

图源:百度股市通
2025上半年各大新茶饮品牌半年报一出,奈雪更是难掩“尴尬”。
蜜雪冰城以绝对优势领跑,古茗高歌猛进,净利润暴涨超100%,霸王茶姬借健康茶饮风口快速扩张;刚上市的沪上阿姨也表现出强劲势头。
反观奈雪,却再度陷入亏损泥潭,营收同比下滑14.4%,尽管亏损有所减少,但其仍是目前已上市新茶饮企业中唯一亏损的品牌。
真是一杯茶饮,两种命运。

同茶不同命
曾经的“新茶饮标杆”独自落寞
今年8月,新茶饮赛道的期中考试成绩放榜,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说得难听点,是几家欢喜一家愁。
“下沉之王”蜜雪冰城以近150亿元营收、27亿元净利润稳坐头把交椅,5.3万家门店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城乡。

图源:蜜雪冰城中期业绩报告
古茗强势突围,半年新增1570家门店,成为继蜜雪后第二家冲进“万店俱乐部”的玩家;就连向来稳健的沪上阿姨、茶百道,也交出了小幅双增长的答卷。
当行业集体向上时,奈雪的茶却成了最刺眼的“逆行者”。
营收同比下跌14.4%,在六家上市茶饮品牌中垫底。

图源:百度股市通
尽管净亏损收窄73.1%至1.18亿元,但仍为亏损状态,也是目前已上市新茶饮企业中唯一营收下滑且仍在亏损的品牌。
很扎心,也很现实。
这场业绩表现分化的背后,是外卖平台流量与补贴资源所带来的重新洗牌。
机构数据显示,平台正将有限的补贴向具备规模效应的头部品牌倾斜——只有供应链强韧、门店密度高的玩家,才能接住爆单带来的运营压力。

图源:网络
古茗、蜜雪凭借过万门店的“规模护城河”,轻松消化流量红利。
尽管奈雪也在这波外卖大战中吃到一口汤:在其直营门店收入构成中,外卖订单的贡献已跃升为第一大来源,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40.6%猛增至48.1%。
但是,这也同样影响了奈雪在这方面的成本开支,随着外卖业务量的激增,其支付给第三方平台的配送服务费也水涨船高,报告期内该项开支达到2.01亿元,占总收益的比例从6.7%攀升至9.2%。
更严峻的是,奈雪的成本枷锁远比想象中沉重。

图源:网络
高盛研报揭开了残酷真相:其材料、人力、租金、配送四大核心成本合计占比超80%,意味着每卖出1杯茶,奈雪要承担远高于同行的成本代价。
即便单店日销与古茗持平于7600元,利润空间却被成本狠狠压缩。雪上加霜的是,其核心业务也在失速。
现制茶饮与烘焙产品两大支柱收入双双下滑,现制茶饮上半年营收16.39亿元,同比减少0.83亿元;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烘焙产品,表现更显颓势,营收1.97亿元,收入占比从去年的10.6%降至9%。

图源:网络
这意味着,奈雪既没能守住现制茶饮的基本盘,又未能通过烘焙产品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当两大支柱同时疲软,其赖以支撑的产品竞争力正随着收入结构的松动持续弱化。

奈雪的迷茫与摇摆
追根溯源,奈雪的困局始于战略摇摆——对“第三空间”的执念始终未消。
早期的奈雪为了维持高端定位,一直是坚持重资产的直营模式,这些直营门店的面积又大,随着外卖模式的深入,店内实际到店消费的顾客寥寥无几,不少门店甚至难掩冷清。
于是奈雪不得不放下“直营执念”,转而启动加盟模式,计划将加盟店下沉到直营店较少触及的中低线城市。
然而,加盟也并非“救命稻草”,因为奈雪若无法在低线城市复刻高端调性,其轻资产转型恐成空中楼阁。

图源:网络
下沉市场是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的“主战场”,奈雪迟迟才入局,地盘早被蚕食的差不多了。
更何况奈雪既没有价格优势,也没有本地化运营经验,加盟扩张很可能沦为“赔本赚吆喝”。
当行业在规模与效率中狂奔,奈雪仍在为“空间理想”买单。
这场生存战的关键,或许早已不是卖多少杯茶,而是能否放下执念,找到与自身成本结构匹配的增长逻辑。

写在最后
当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奈雪的“高端化+大店模式”的护城河非但未能构筑壁垒,反而成为束缚转型的枷锁。
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清晰的战略方向,重塑品牌核心竞争力,琢磨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品,把供应链管理捋顺了,或者在用户运营上实现突破,光靠关店、降价、换招牌这三板斧,迟早把自己绕进死胡同。

图源:网络
现在整个茶饮圈都在大洗牌,,奈雪的“突围窗口”正在不断缩小,若再错失良机,曾经的“新茶饮开创者”,很可能沦为行业竞争的“淘汰者”。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