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医科普】 夏季高温天气健康养生:科学应对酷暑,守护身体安康


随着盛夏来临,滚滚热浪席卷而至。持续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易诱发中暑、加重心脑血管负担、引发胃肠功能紊乱等健康问题。掌握科学的高温天气下养生之道,是安然度夏的关键。





核心防护策略:构筑防暑屏障

1. 智慧补水,维持平衡

足量饮水:主动饮水,勿等口渴。成人每日建议饮水量约1500-2000毫升,高温或活动量大时需额外补充500-1000毫升。
饮水选择:白开水、淡茶水(如菊花茶、金银花茶)为佳。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后可适量补充含钾、镁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自制淡盐水(500ml水+少量食盐)。切勿贪凉,避免冰水刺激肠胃,温水更利吸收。
警惕“脱水陷阱”: 严格限制高糖饮料(可乐、果汁)、含咖啡因饮品(浓茶、咖啡)及酒精(尤其冰啤酒)。它们利尿,反而加速水分流失。
2. 科学防晒,减少热暴露
避开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阳光最烈,尽量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尽量缩短时间。
物理遮挡为主:戴宽檐帽、太阳镜,使用防紫外线遮阳伞,穿着轻薄、宽松、透气的浅色长袖衣裤(优选棉、麻等天然材质)。
涂抹防晒霜:外出前30分钟,在暴露部位(面、颈、手臂、腿)可涂抹防晒霜,每2小时或出汗、游泳后补涂。
3. 合理降温,营造舒适环境
空调使用有度:室内空调温度宜设置在 26-28℃左右,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避免冷风直吹身体(尤其头颈、腹部、关节)。定期开窗通风(选择早晚凉爽时段),保持空气流通。
物理降温辅助:使用电扇促进空气循环。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尤其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辅助散热。温水淋浴比冷水浴更能帮助散热且不易感冒。




饮食调理:清爽饮食,助力内调

1. 清淡为主,减轻负担

减少油腻、辛辣、煎炸烧烤食品等的摄入。多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粥类(绿豆粥、荷叶粥)、汤羹(冬瓜汤、丝瓜汤)、清蒸、凉拌菜肴较佳。
2. 蔬果当道,补充营养
多食富含水分、维生素、矿物质的新鲜蔬果:
瓜类:冬瓜、黄瓜、丝瓜、苦瓜(清热解暑)。
时令水果:西瓜(适量)、哈密瓜、梨、桃子、杨梅等。
绿叶蔬菜:生菜、菠菜、空心菜等。
3. 适量“苦”味,清热健脾
苦瓜、苦菊、莲子芯等苦味食物有助清热泻火、增进食欲。
4. 冷饮节制,保护脾胃
冰镇食品饮料虽能带来短暂凉爽,但过量食用易损伤脾胃,导致腹痛、腹泻。浅尝辄止,推荐常温或略低于体温的饮品为宜。







起居与运动:顺应天时,动静相宜

1.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保证充足睡眠(成人约7-8小时)。利用午间小憩(30分钟左右)恢复精力,避开正午高温。
2. 运动有时,强度适宜
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进行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中低强度运动。避免烈日下剧烈运动(如长跑、高强度球类)。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运动中若感不适,立即停止,适当休息。
3. 调畅情志,静心养神
“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致烦躁不安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可通过听舒缓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虽能带来短暂凉爽,但过量食用易损伤脾胃,导致腹痛、腹泻。浅尝辄止,推荐常温或略低于体温的饮品为宜。




重点人群特别关爱

老年人:对高温感觉不敏感、口渴感减弱、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常伴有慢性病。家人需主动提醒并协助补水,关注其精神状态和身体变化,确保居室凉爽通风。

婴幼儿及儿童:体温调节系统未完善,活动量大。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玩耍,穿着透气,及时补水(少量多次),切勿单独留在密闭车厢内!
慢性病患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高温是疾病加重或诱发急症的“催化剂”。务必遵医嘱服药,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部分精神类药物)可能影响体温调节或水盐平衡,需咨询医生。
户外工作者(建筑、环卫、快递等):个人需强化防护意识,避免高温作业,落实防晒补水措施,利用休息间歇到阴凉处恢复。







识别与应对中暑:关键时刻能救命

先兆中暑: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大量出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眼花、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略升(<38℃)。

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加重外,体温升至38℃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

重度中暑(包括射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体温急剧升高(常>40℃),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抽搐、无汗、皮肤干热。死亡率高!

急救“黄金四步”

1. 迅速转移: 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

2. 快速降温:用凉水(非冰水)喷洒皮肤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

3. 补充液体:如患者清醒且能饮水,给予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淡盐水、运动饮料),小口慢饮。昏迷者切勿强行灌水!

4. 紧急呼救:对于重度中暑(尤其意识不清、抽搐、体温极高者),在实施降温的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时间就是生命。




结语

炎炎夏日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补水、有效防晒、合理降温、清爽饮食、规律作息,并关注重点人群,我们完全可以筑起健康防线,从容应对高温挑战。预防远胜于治疗,细微处见真章。掌握必备的中暑识别与急救知识,更能在危急时刻守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愿这份健康宣教助您健康、清爽、安然地度过盛夏时光!









作者简介

综合内科

主管护师、健康管理师

李丽云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护理专业,从事护理工作十余年,擅长健康管理、各种疾病康复护理及老年慢性病护理等。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官方微信小程序支持线上预约挂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养生   安康   酷暑   医科   夏季   高温   身体   天气   科学   健康   体温   凉爽   饮水   时段   脾胃   口渴   饮料   防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