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少说话,不合群的人,当成厉害的人。
古人云:“谨言慎行,言多必失。”
今人说:“一大群人,就是乌合之众。”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我们不能用刻板的印象去待人,也不要用传统的观念去看今天的人和事情。
如果从多角度,还与时俱进地观察,就会发现,话少、不合群的人,对自己有利,但是对群体却没有利益了。
我们在生活中,还是尽量远离那些话少、不合群的人,学会群处和沟通。
01
我们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
印象中,“无奸不商”四个字,非常深刻。商人,都是尖酸刻薄,唯利是图的人。
经济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不同的结果。
著名经济学家赫伯特.金迪斯说:“社会利用市场,大规模地建立起合作、公正、尊重个人的文化。”
他还做了一个“最后通牒博弈”实验,结论就是:人在现代商业集体中,表现得更加慷慨。
你看每年的慈善、捐助活动,大部分是一些商人。并且总体金额,商人们的占比极高。
比方说,曹德旺、陈光标等,都是慈善行业的人物。捐助数额,是巨大的。
就是一些地方捐助活动,比方说,教育基金收集,也是商人参与居多。
我们不能够因为有几个奸诈的商人,就否定全体商人。就忽视商人的善举。
赫伯特.金迪斯在亚马逊流域,考察了一个原始部落——马奇根加部落,部落里的人很少,还在刀耕火种。他观察部落的物资分配,发现首领给底层人的物资很少,只有15%左右。
而肯尼亚的奥尔玛游牧部落——已经融入市场经济的部落之一,在分配上,可以给底层人50%左右。
印尼拉姆巴塔岛上的捕鲸人,非常大方,愿意给合作的人,58%的利润。因为捕鲸人知道,不依靠团队,自己根本就无法完成捕捉任务。他的团队意识,非常强。
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些话少、不合群的人,往往更加自私,不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而话多、合群的人,更加大方。
我们看某一个特定的人群,需要用概率来分析,而不是用个别人来概括整体。
俗话说:“一粒老鼠屎,毁掉一锅粥。”我们习惯了,用群体中的一个坏人,去衡量群体,因此有了群体是乌合之众之类的结论。这是很可怕的。
可以说,社会发展越到高级阶段,群体的面貌越好,人的素质越高,服务大众的意识越强。
02
那些话少、不合群的人,是怎么自私呢?表现有三个。
第一,这些人,不一定是内向的人,可能是故意装内向,然后洞察人群,看如何从群体得到好处。
《天龙八部》中,有一个扫地僧,喜欢武侠小说的人,都应该熟悉。
扫地僧在几十年里,都在少林寺的藏经阁工作,把书本上的灰尘扫下来。他也有机会,博览群书,学到各种功夫。
他也看到了很多武林高手,到藏经阁偷偷摸摸地看书,学习武功。
来来往往的人,他都看到了,却从来没有打扰。
直到有一天,武林高手萧远山、慕容博等人,来到少林,使劲对打,还翻出过去的恩恩怨怨。扫地僧才出手,轻轻松松制服了萧远山、慕容博。
原来,通过多年的观察,扫地僧已经识破了武林高手们的破绽,可以攻击他们的软肋。
最终,扫地僧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就说明,不说话,不合群的人,往往是高人,还隐藏很深,他们具有攻击性。你要是被他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他总是坐山观虎斗,等群体两败俱伤的时候,才出手。这多少有点明哲保身,不很道德。
他最终的目标,也是为了成就自己。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才考虑成就他人。
第二,这些人,功利心很强,不合适的人,他会拒之门外,搭理都是多余的。你和他交往,难免是碰一鼻子灰。
三国时的嵇康,很有名气,但是他也局限于竹林七贤的群体。作为权臣子女的钟会,去拜见嵇康,嵇康都不正眼看一下。还嘲讽:“为什么而来?为什么要走?”
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做官去了,嵇康立马写文,和山涛绝交,一点都不犹豫。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但凡有利于我的,我就干;不利于我的,绝对不干。这样的人,你和他交往,有意义吗?
第三,话少、不合群的人,确实厉害,但也局限于“个人”,对他人没有什么好处。你还和他交往,这就违背了互帮互助,利益交换的社交规则了。
不管你处于什么状况,社交的根本,就是想培养人脉资源,在某些事情上,得到帮助等。起码要有情绪价值。
而对方给不了你任何东西,甚至总是拒绝你的邀约。你还是识趣一些,发出邀约,都没有必要了。
人格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提出一个理论:“唤醒理论”。
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总是在提醒自己,要清醒看世界。他们在你靠近的时候,看透你了,哪里你还会有什么真心。
03
很多人排斥社交,过分吹嘘独来独往的好处。在市场经济之下,是不合常理的。
市场告诉我们,要主动找人,物质交换,经验交换,言语交流,信息共享,责任共担。
遇到大大方方谈钱的人,反而值得我们珍惜。他们更愿意把利益,送给大家,也愿意分享经验等,教会你什么。
我们只要对群体中,极个别不怀好意的人进行戒备,就够了,大部分的人,还是可以交往,来日也许用得上。
我们不排除群体中有坏人,但是我们始终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
要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得到了群体的力量,就一定可以成功。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万物经济学》,作者岑嵘。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