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消费市场快速迭代的浪潮中,传统食品品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桃李面包最新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26.11亿元,同比下降13.55%;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下滑29.7%。这已是其连续第四年净利润下滑,曾经的“面包第一股”陷入增长瓶颈。
无独有偶,国际零食品牌好丽友近期也遭遇尴尬——其低糖版产品因不符合山姆会员店中产消费者对健康与品质的期待,最终黯然下架。两家企业的境遇,折射出传统食品品牌在消费升级、渠道碎片化和新兴业态冲击下的共同困境。
桃李面包的困境首先体现在业绩的持续下滑。2021年至2024年,其营收增速从6.24%逐年放缓至-9.93%,归母净利润则从7.63亿元降至5.22亿元。今年上半年,核心业务面包及糕点收入25.8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亿元,库存量却同比增加19.42%至85.6万公斤。这种"越卖越少、越存越多"的怪圈,暴露出终端动销的严重放缓。
财报显示,桃李面包的崛起得益于“短保面包”这一细分市场的先发优势。其产品保质期通常在3-15天,主打“少添加、新鲜口感”,曾以35%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根据《2024年短保面包行业白皮书》信息,2023年,桃李面包以35%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短保面包市场第一位。
然而,随着竞争对手的涌入和消费习惯的变化,这一赛道已从蓝海变为红海。宾堡、曼可顿、盼盼等品牌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达利食品旗下“美焙辰”更是以高性价比快速渗透。与此同时,商超自有品牌如胖东来的“德丽可思”、盒马的现烤面包,凭借新鲜度和价格优势分流消费者。
更严峻的是,现制烘焙门店的爆发式增长对预包装面包形成直接冲击。截至2025年5月,全国烘焙门店总数达33.8万家,瑞幸、奈雪等连锁品牌推出的现制面包和甜点,以“现烤现卖”的体验感吸引消费者。
图源:小红书用户 @虾饺焦辣辣
反观桃李面包的“中央工厂+批发”模式虽能通过规模效应控制成本,但在产品创新和渠道灵活性上明显滞后。尽管桃李面包上半年推出了芝士肉松蛋糕、碱水面包丁等新品,但研发投入同比减少30.81%,仅占营收的0.4%,反映出创新乏力的问题。
同时,与传统包装烘焙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制烘焙市场的蓬勃发展。山姆会员店与供应商恩喜村的合作堪称这一趋势的经典案例。
2019年上市的山姆瑞士卷,凭借"动物奶油、无添加"的配方和59.8元/1.2kg的性价比,年销售额一度突破10亿元,占部分门店月营业额的8%-10%。这款爆品的成功秘诀在于:采用进口动物奶油和乳粉,拒绝植脂末和香精;单片价格仅3.74元,远低于咖啡厅同类产品;通过社交媒体的"山姆平替"话题形成裂变传播。
因此,我们观察到桃李面包的困境,本质上是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的缩影。
健康化趋势颠覆传统产品逻辑。随着低糖、低脂、高纤维产品成为主流,桃李面包的高糖高油配方逐渐失去吸引力。好丽友在山姆的遭遇同样如此——即便推出“减糖80%”版本,配料表中的起酥油和人工甜味剂仍被消费者吐槽“不够健康”。
而消费升级带来的健康化趋势,正在重塑整个烘焙行业的竞争格局。比如山姆对供应商的要求颇具代表性:不提高产品价格的前提下,对立高食品供应的麻薯所使用的植物油、麻薯粉和乳粉提出更高标准;瑞士卷必须使用动物奶油,预拌粉中不得添加香精。
图源:小红书用户 @肉肉君爱吃肉
这种"提质不提价"的策略,恰恰击中了中产消费者的核心诉求——用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副院长袁帅的话说:"消费者愿意为健康溢价,而非为'换汤不换药'的改良买单。"
渠道碎片化削弱传统优势,给传统品牌带来巨大挑战。桃李面包长期依赖的商超渠道正经历客流下滑,而新兴渠道的布局又显乏力。上半年,其东北、华东、华北三大核心市场营收均下滑超1亿元,南方市场的拓展也未达预期。
相比之下,恩喜村通过绑定山姆实现爆发增长,立高食品则借助1700家经销商网络下沉至中小城市,这些成功案例凸显出渠道策略的关键作用。
现制烘焙的“体验经济”崛起。山姆的瑞士卷、盒马的麻薯等产品通过社交媒体走红,背后是消费者对“仪式感”和“社交属性”的追求。而预包装面包的便捷性优势被弱化。正如网友所说:“年轻人愿意为现烤面包排队,是因为它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面对挑战,桃李面包并非没有尝试转型。其财报提到“加码新零售”“开发线上专属产品”,并增资6.7亿元用于华东和华南子公司扩产。但这些举措能否奏效,仍取决于能否解决根本问题:
首先,产品力重塑是核心。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不可逆,清洁配料、功能性添加(如高蛋白、益生菌)或成为突破口。例如,恩喜村凭借动物奶油、无添加的瑞士卷配方赢得山姆青睐,而立高食品则通过升级麻薯的乳粉含量抢占市场。
其次,渠道策略需灵活调整。会员店、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需要差异化产品支撑。桃李面包可借鉴亿滋与恩喜村的合作模式,通过绑定高势能渠道与重点客户降低渠道风险。
第三,品牌价值需重新定义。在“质价比”时代,消费者既看重价格,更看重品质与情感价值。农夫山泉通过绿瓶纯净水“低价高质”的策略巩固市场地位,元气森林则以“无糖”概念打破碳酸饮料格局,均是典型案例。
桃李面包与好丽友的困境,揭示了传统食品品牌在新时代的生存法则——要么彻底革新,要么被边缘化。消费升级并非简单的价格提升,而是对产品本质的重构。当山姆会员宁愿为一块动物奶油瑞士卷支付溢价,却拒绝“低糖版”好丽友时,市场已给出最直接的答案:唯有真正契合健康化、个性化、体验感需求的产品,才能穿越周期,赢得未来。
本文同步刊发公众号《新食品评介》,文中数据均来自企业公告及其它媒体公开报道,图片均来自网络、官微、社交、电商平台等,如无意中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