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长寿的良药!医生提醒:到了60岁,走路牢记“6要素”

“人老腿先老”,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腿脚变得不利索,走路速度也慢了下来。但你知道吗?走路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运动,更是长寿的“良药”。尤其是到了60岁,走路的方式和习惯,可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寿命。

走路,是长寿的“风向标”

刘奶奶最近看到一则报道,研究人员从3岁开始跟踪观察了约1000个人,一直到45岁,发现走路快慢竟然是一个健康信号。这让她开始留意自己和身边人的走路速度。那么,走路快慢真的和长寿有关吗?


科学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2023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美国医学主任协会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纳入了33万多名成年人(平均年龄56岁),结果显示,与不步行的人相比,每周步行90~720分钟,可以降低27%~31%的死亡风险,甚至能延长6年的预期寿命,同时降低6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胃食管反流和重度抑郁症。


另一项研究发现,每天仅需行走7000~8000步,就能显著降低这些慢性病的发生风险。而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所长陈海旭也表示,生命在于运动,走路是最好的长寿药。


走路的“黄金步数”:7000步的秘密

走路对健康有益,但并不是走得越多越好。2019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开展的一项老年女性研究发现,对于72岁平均年龄的老年人来说,每天步数低于7500步时,全因死亡率会随着步数的增加而降低;但步数超过7500步后,全因死亡率便不再继续降低。这说明,每天7000步左右,可能是最适合老年人的“黄金步数”。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也发现,每天步数超过7000步,能降低50%—70%的全因死亡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老年人长期超负荷走路,反而容易出现关节磨损、腿脚疼痛等问题,得不偿失。


60岁后,记住这6个走路要点

走路虽然简单,但要想走得健康、走得长寿,还需要掌握一些要点。特别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这些要点可能关乎健康和寿命。


1. 每天喝杯牛奶:为骨骼“加油”

好腿脚离不开骨健康,而骨头的健康离不开钙。牛奶是补钙的“超级食物”,每天喝一杯牛奶,就像给骨骼“加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牛奶及奶制品每日推荐摄入量是300克。以普通的200毫升袋装奶为例,每天喝1~2袋即可。


2. 户外晒晒太阳:激活维生素D

维生素D是钙的“搬运工”,帮助身体吸收钙。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夏维波指出,皮肤是天然的维生素D合成器,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获得维生素D效果最好。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间,晒半小时太阳,就能满足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


3. 坚持做运动:让身体“动起来”

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而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之一。通过步行运动,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胆固醇、血糖和体重,还能预防甚至改善血管硬化。每天坚持走路,就像给身体“充电”,让身体机能保持在最佳状态。


4. 保持好身材:远离“中年发福”

“中年发福”并不是好事,而是衰老的外在体现。30岁后,身体各器官开始走下坡路,代谢减缓,热量消耗减少,脂肪容易堆积,导致身材发胖。《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建议,男性腰围应控制在<85厘米,女性腰围应控制在<80厘米。


5. 有个好步态:走对了才健康

步态分析可以找到问题所在,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治医师刘强指出,通过改正走路姿势,可以减轻走路疼痛,增加走路速度和距离,从而不再让膝关节退变影响双脚。


6. 穿双“好鞋”:保护膝关节

合适的鞋子是走路的“保护伞”。慢跑鞋能够缓冲走路时的地面反冲力,从而保护膝关节。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鞋子,如果出现后跟磨损、足跟窝向某一侧塌陷、鞋底或鞋跟弹性明显降低等情况,就要更换新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养生   长寿   良药   要素   医生   健康   维生素   身体   膝关节   腿脚   牛奶   风险   步态   肥胖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