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即顶流!李七月重获重用,首秀农村频道,与众多同行比很惊艳

在10月29日,对于许多习惯早起收看央视农业农村频道节目的观众来说,那天早上的《中国三农报道》有点不一样。

屏幕上,一张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面孔出现了,那正是李七月。熟悉,是因为她的声音和气质曾陪伴过无数人,陌生,则是因为大家太久没在这么核心的节目中见到她了。

她以一种自信且从容的姿态,坐镇这档被誉为“三农版《新闻联播》”的旗舰栏目,一开腔,就让人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与力量。

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节目换班。要知道,《中国三农报道》是CCTV-17频道,也就是农业农村频道的脸面和核心,

前身是《乡村振兴资讯》,经过改版升级后,它汇聚了一批在主持人大赛中崭露头角的精英。

这些主持人,像高凡的犀利、张祎的亲和、郭嘉宁的逻辑,都各有千秋,早已构建起一个专业且有特色的主持梦之队。

李七月在这样的背景下空降,压力可想而知。但她没有选择融入或模仿,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硬生生地在这个豪华天团里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新赛道。

她既没有刻意去迎合节目的既有风格,也没有新官上任的拘谨和紧张,反而一开口就透着一股这节目就该有她的自然与契合。

她的首秀,简直可以用教科书级别来形容。当她播报秋粮收购时,没有像往常那样念一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术语,而是把晦涩难懂的词语巧妙比喻方便理解。

这些原本枯燥拗口的话,在她嘴里瞬间变得鲜活而亲民,直抵人心。

这份看似轻松的接地气和有温度,背后却并非偶然,而是李七月二十多年职业生涯沉淀下来的硬家底。

她并非一夜成名,也不是天赋异禀的空降兵,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扎实且充满韧劲。

1987年,李七月出生在冰城哈尔滨。从小,她就对着收音机里传来的声音,一遍遍模仿着主持人的语调,播音的梦想在她心里悄然萌芽。

为了圆这个梦,她高考时铆足了劲,最终考入了无数播音学子梦寐以求的中国传媒大学。

大学四年,她更是拼命三郎的架势,天还没亮就爬上学校的天台,对着天空一遍遍练习普通话,即使舌头磨出了水泡,也从未停止。

凭借这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她在大学二年级就拿下了全国大学生朗诵比赛的金奖,这份早期的荣誉,就是对她努力最好的肯定。

2010年大学毕业后,李七月并没有选择直接进入央视的光环,而是从地方台的基层做起。她在辽宁卫视,承担起了早间新闻的播报工作。

那段日子,凌晨四点爬起来备稿是家常便饭,即便在寒冬腊月,直播间没有暖气,她也能保持最专业的姿态和最饱满的精神状态。

两年后,凭借着在地方台打磨出的扎实功底,她终于叩开了央视的大门。然而,等待她的并非直接进入演播室,而是《远方的家》外景记者这份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这可不是什么轻松活儿,更像是苦修。两年时间里,她跑遍了一千多个县,在云南崎岖的山区里,她曾背着二十斤重的设备徒步十个小时,汗水和泥土成了她最常穿的外衣。

在高原的牧区,她跟着牧民们一起放羊、挤奶,亲身体验着他们的生活。这段风餐露宿的经历,没有让她抱怨,反而成了她最宝贵的职业财富。

她深入了解了基层农村的真实面貌,明白了老百姓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也在这段摸爬滚打中,练就了和各行各业、各种背景的人都能迅速建立连接、聊到一块儿的本领。

真正让她走到全国观众面前,并被大家记住的,是2018年她担任《等着我》寻人团团长的时候。这档节目充满了人间至情,也充满了无尽的悲欢离合。

在节目中,她见过太多令人心碎的场景,面对一位拿着褪色布娃娃,苦苦寻找失散女儿三十年的老人,她没有居高临下的安慰,而是会蹲下身子,紧紧握住老人的手。

那份设身处地的理解和共情,让老人感受到了莫大的温暖。当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重逢,抱头痛哭时,她会悄悄地转过身,抹去眼角的泪水,然后带着最真诚的笑容送上祝福。

董卿当年对她的评价一语中的,说她的共情不是演出来的,是真的把自己放进了别人的故事里。

也正是因为这份纯粹的真诚,“小董卿”的称号才不胫而走,成为了她最具辨识度的标签。

在2019年的主持人大赛上,她更是凭借文艺类铜奖的佳绩,获得了康辉有温度、有力量的高度评价。那时,所有人都笃定,她将沿着这条星光大道,成为央视文艺板块的顶梁柱。

然而,人生往往就是这样,在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往东的时候,她却悄然选择了向西。她在事业最顺遂的时候,做出了那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主动申请调去农业农村频道。

当时,许多人都觉得她傻,觉得她是在自毁前程,从一个光鲜亮丽的国民级节目,跳到一个在大家看来相对冷门的三农领域,这简直是从云端跌到泥里。

这就像一个当红歌手,突然宣布要去唱戏,很多人都无法理解。

但李七月没有辩解,她只是默默地扛起摄像机,一头扎进了田间地头。

她去广西东兰,和丁真一起考察当地的文旅资源,踩着泥泞的土地,向大家介绍着当地的特产。

她到河北清河的羊绒车间,跟着工人师傅们学习如何辨别羊绒品质,把不养羊的羊绒之都的秘密,讲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

在陕西苹果滞销的时候,她站在苹果花海里,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巧妙地引用露从今夜白的诗句,将诗意与带货完美结合。

这些在她人看来或许是掉价的经历,其实恰恰是她为如今主持《中国三农报道》所做的最充分的铺垫。

别的主持人播报农村情况,或许只能照本宣科、念稿子,但李七月却能结合她在基层看到的真实情况。

别的主持人讲述养殖创业故事,可能只是干巴巴地念着稿件,但她却能从创业者的语气和眼神中,洞察出他们创业的艰辛和不易。

这种深入骨髓的接地气能力,是纯粹在演播室里长大的主持人,无论如何都难以具备的。

现在的李七月,已经将工作和生活紧密地融进了乡村的肌理。翻看她的社交账号,你会发现,在镜头前,她可以侃侃而谈。

在镜头之外,她又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普通人。她会给主持人好友刘心悦做一顿香喷喷的红烧肉,家里的餐桌也是特意选用的那种能调节高度的款式。

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用心和热爱。虽然关于感情生活,她一直非常低调,在2024年的采访中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幸福是做喜欢的事,有家人支持,感情随缘。

所以,这次在《中国三农报道》的惊艳亮相,与其说是重获重用,倒不如说是她多年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娱乐   惊艳   同行   农村   频道   主持人   节目   中国   羊绒   央视   韧劲   基层   姿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