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的孩子?


作者|东林富

前几天闺女和我说,她的一个同班同学,也是她的好朋友,自从上了三年级后,变化越来越大,经常看她一个人发呆,不像以前那样喜欢笑了,眼神里总是带着哀愁。

我问了原因,女儿告诉我说是因为上了三年级,功课变难了,她的这位好朋友老是考不好,回家经常因为成绩不好遭到她妈妈的打骂,所以小女孩长期心情不好。

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非正确教育方式,不仅仅体现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在很多方面,人性化育儿,科学育儿都被忽略了。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10%左右,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0%,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0%,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0.9%-12.6%。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至20%,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数高达2800万。

哪些家庭易养出抑郁的孩子呢?

一、父母自私自利,不考虑孩子感受的家庭。

中国有句俗话,养儿防老。

这句话千百年来被视为圭臬,我养你小,你养我老,听起来合乎人伦纲常,但是至于亲子之间怎么养小和养老,并没有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如果父母把孩子只看作养老的工具,功利化的去看待养孩子这件事事,而不是从爱出发,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将来不太可能会心甘情愿,用真心和爱心为父母养老。

爱出者爱返。

我爷爷奶奶那一辈,穷的就算是饿肚子,也要接二连三的生孩子。一大家子七八口人,孩子忍饥挨饿,衣不遮体,也不会觉得对孩子愧疚。

对孩子从心理上的关心和关爱就更少了。

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孩子,心理上出问题的也不少,有的甚至疯掉,只不过那时没有网络,信息不发达,不像现在这样很多情况都能被曝光出来。

到了我爸爸这一辈,他觉得我小时候能吃饱饭就挺好了,他经常对我说我太幸福了,不像他小时候,要天天挨饿。

我小时候很不愿意成为家长攀比的工具,家长们在一起讨论各家孩子的分数时,我总是不开心地跑开,因为无论我考得好还是不好,大人们的攀比,总会让我们小伙伴之间产生嫌隙。

而到了我这一辈养孩子,总觉得亏欠孩子,觉得自己给孩子的爱不够多,能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不够好,我要更努力。

如果我女儿没考好,我先想到的是怎么帮她,而不是指责和谩骂她。

记得有一段很有名的话“养孩子是为了付出与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只愿这个生命健康地存在,能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幸与他同行,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幸福,一起快乐。”

母慈子孝,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付出爱,只把孩子当养老工具,也很难指望孩子长大懂事后,会孝顺父母。

自私的父母,让孩子感受不到爱,只会让孩子心中生恨,想远离父母,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如果孩子性格懦弱,就很容易抑郁,感觉不到快乐,久而久之,性格就会出现问题。

二、重男轻女的家庭。

重男轻女的家庭往往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把女儿当外人,认为女儿迟早要出嫁,儿子才是自家人。

我就亲眼看见过,母亲买了两斤葡萄,只给女儿两粒葡萄,剩下的全部留给儿子吃。女儿脸上没有不悦,看来是习以为常了。

往往这种父母,长大后养老却全是靠女儿,不舍得花儿子一分钱。

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女儿是外人,花女儿的钱不心疼,儿子是自己人,花儿子的钱自己会心疼,甚至认为女儿应该无条件地供给儿子金钱,所以有了“扶弟魔”这个词。

我记得曾看到过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山东烟台招远人赵玉令因女儿不愿给弟弟买房,将靠奖学金完成学业的留美女博士赵庆香和女婿杀害,而这个女儿,是他从小就一直亏待和看不起的,女儿长大后,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提款机,因为女儿和女婿拿不出钱来给他儿子买房,就痛下杀手,也许这只是个案,但也折射了重男轻女家庭扭曲的三观。

重男轻女的家庭,不但对女儿不公平,对那个被偏爱的儿子,其实也是不公平,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男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骨子里往往从小就被种下男尊女卑的种子,长大后不尊重女性,家庭生活也很难和睦。

被偏爱的往往有恃无恐,在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下,男孩往往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被惯坏的可能性很大,往往很难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从小就是那个被保护,被庇护的那一个,容易养成骄纵和不知感恩的性格。

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男孩,因为性格的缺陷,往往以后在婚姻中很难幸福,在工作中很难顺利。

而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女孩,从小被压榨,被轻视,很容易抑郁。

三、父母控制欲强的家庭。

有一次我出去吃饭,隔壁桌的一对母子的争吵引起我的注意。

小男孩看上去八、九岁的样子,母亲叨叨了有半个小时,让已经连连喊着吃饱了的小男孩再吃一个包子,小男孩很逆反就是不吃,母亲则不依不饶,一直在劝男孩多吃点,不然下午饿。

很多人没有边界感,即使是对自己的孩子,也要适当地保持边界感,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愿意违背个人意愿被别人控制。

我常常告诉自己,做好自己就好,让自己做自己,别人做别人,不妄自干涉别人的生活,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控制欲强的父母,不但孩子小时候想控制孩子,当孩子长大后也想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孩子的行为稍微不合自己的意愿,就对孩子进行打压贬低,甚至亲情绑架,在这种高压亲情捆绑之下,孩子很容易抑郁。

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健康的体魄,乐观积极的心态,正确的三观远比功名利禄更重要,孩子自由快乐的心态,需要一个温馨、和睦、民主的家庭来培养,怎样做家长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虽然当父母不用考证,但能和孩子和睦相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是每位家长的责任。

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育儿   抑郁   孩子   家庭   女儿   父母   检出   重男轻女   儿子   小时候   性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