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摊牌了,谁敢支持就制裁谁!中欧日印带头,63国投下赞成票

在伦敦国际海事组织的投票大厅里,数字牌“63:16”一亮起来,现场气氛瞬间变了味,63个国家支持征收航运碳税,而美国,带着“谁支持我就制裁谁”的气势,最终只拉来15个跟班。

特朗普政府高调摊牌,结果却像在打空拳,砸得自己一脸寂寞,这场看似关于碳排放的环保投票,其实背后藏着全球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

谁在推动规则重构?谁在抗拒时代浪潮?答案一目了然。

第一节:绿色浪潮爆发,全球转型趁势而上

别以为这只是环保人士的胜利,实际上,这次投票背后是全球产业升级的一次大型实战演习。

欧盟早在几年之前就定下了“绿色协议”的调子,碳税对他们来说,不是道德姿态,而是经济杠杆,日本也没闲着,搞起了氢能船队,连自家造船企业都开始翻新技术路线图。

中国这边,电动货船的成本三年内砍掉四成,直接把“零排放航运”从纸面愿景拉进了现实市场。

这不是哪家单打独斗的事,而是一次全球性的“绿色联考”,关键是,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从中找到利益交汇点。

印度搞了一套“碳税换援助”套餐,从欧盟那边争取到了港口现代化升级的资金支持,巴西更聪明,把航运减排和亚马孙生态保护挂了钩,顺手把环保牌打成了生态补偿筹码。

这种“你出技术我给市场”的新合作模式,打破了过去气候谈判里的南北对立,让谈判桌多了些实际的生意经。

而能把这事推到投票桌上,国际海事组织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联合国际能源署搞了一套能效标准,还建了个覆盖全球86%船队的碳排数据库,不光数据全,还能量化减排效果,这就给了投票支持方一个有力的技术抓手,顺手打了美国那句“没执行依据”的脸。

企业也不是看热闹的,马士基、中远海运这些航运大佬已经提前跑到前面去试水了,绿色船舶基金、碳中和航线都已经落地。

全球前20大港口里,有14个都在搞碳税预演,这就是典型的“市场逼政策”,商业实践已经跑在政府谈判前头,说白了,这次投票,不是政治强推,而是市场倒逼,谁不跟上,就准备被市场淘汰。

第二节:特朗普挥拳,美国却在原地打转

特朗普摊了牌,话说得很硬:“谁敢支持,就制裁谁。”可问题是,这招管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美国眼下的造船业,说白了,就是跟不上趟,最大的造船公司亨廷顿英格尔斯,主业还是军舰,民用船舶的研发投入连营收的3%都不到。

反观中韩,早就把液化天然气动力船做到全球七成市场份额,绿色技术专利榜单上,美国连前十都摸不到边,这要谈绿色航运,底子就先输了。

更麻烦的是,美国国内的能源利益集团像拴马桩一样,把气候政策栓得死死的,德州的石油大佬年年撒钱砸国会,换来的就是全国连个像样的碳市场都没建起来,你说要搞绿色航运,那得先把油轮利益处理好,美国这边却是骑驴找马,路径依赖严重得很。

这时候,特朗普还想搞老一套,动不动就制裁,说白了,他想拿钢铝关税去吓唬那些支持碳税的国家,可问题是,欧盟、中国早就联手建了个“碳边境调节机制”联盟,直接绕过了美国这根“搅屎棍”。

当你制裁的对象开始联合起来反制,你那点贸易武器,反而成了加速自己被边缘化的催化剂。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做报告的时候,光盯着“碳税让航运成本涨15%”这点账,却完全忽视了绿色转型带来的就业红利。

国际劳工组织最新数据直接打脸,新能源船舶的维护、港口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新兴岗位未来十年将创造260万个工作机会,特朗普政府看到的是成本,却忘了机会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

第三节:全球规则换道,谁能搭上这班车

这次投票,不只是一个环保议题的胜负,更像是一次“新航道”规则重塑的前哨战,而未来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碳税每年大约能收上来800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草案中说了,35%要拿去帮岛国改造港口。中国可没等这事敲定,就已经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铺好了智能化升级方案,这不是单纯的援助,而是“标准输出”,谁先做出样板,谁就能在下一轮争夺中拿到话语权。

欧盟这边,也把碳税和船舶能效设计指数挂起钩来,达不到标准的,要额外缴费,这等于是立了个“绿色门槛”,你技术不行,就得多掏钱,日韩企业早就嗅到风向,在氨燃料发动机领域加速研发。

这一回,技术标准成了新的贸易壁垒,谁能先过这道坎,谁就能做游戏制定者。

金融圈也没闲着,伦敦的海事保险联盟已经把船舶碳排纳入保费评估体系,高排船只,保费直接贵30%。

中国银行紧跟着推出了全球第一支绿色船舶债券,直接把环保和金融绑在了一起,这种“金融+环保”的模式,不光是加速器,更是方向盘。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投票支持方的阵容,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划分,63个国家里,不光有老牌的欧洲国家,还有太平洋岛国、非洲新兴经济体,这种“议题驱动型联盟”的出现,意味着未来国际谈判将更碎片化、议题化,谁掌握技术和标准,谁就能在新规则中抢得先机。

结语:一场投票,划出新旧势力的分界线

当国际海事组织的计票器定格在63:16,这不仅是一次投票的终点,也是全球产业转型的起点。

碳税之争,不只是环保与经济的拉锯,而是一次关于未来增长引擎的重新定义,谁在变革中领先一步,谁就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而那些还在旧航道上徘徊的国家,终将发现,潮水转向之后,连被告别的机会都悄无声息。

参考信息:

全球航运净零排放历史性新协议即将审议:中欧日印支持,美国威胁制裁 2025-10-14 21:53·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财经   中欧   赞成票   美国   航运   全球   船舶   海事   市场   欧盟   技术   大佬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