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今年58岁,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平日里对健康非常上心。可不久前,她却被一个让她有些尴尬的小问题困扰,最近排便的次数有点多,两三天才一次,有时还会觉得肚子胀、没精神。一次偶然的体检,她鼓起勇气向医生提了出来。
没想到,医生却十分重视,提醒她:“排便次数其实和健康与寿命都有密切联系!”王阿姨不以为然,心想小时候不有句老话“吃得多拉得多”,难道大便的次数真能影响长寿?
究竟每天排几次大便,才算健康?背后还藏着哪些被我们忽略的医学秘密?一系列的问题,让她恍若进入健康“盲区”。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大便的规律性,真的能反映你的身体状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平常却暗藏健康密码的话题,也许看完你会改变多年来的生活习惯。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排便的次数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好。可是最新的研究发现,肠道排泄的规律性,不仅仅影响身体舒适,更直接关系到整体健康水平和寿命长短。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覆盖超5万人、长达8年的队列研究显示:排便次数过少或过多,均与慢性疾病和早亡风险相关。他们发现,每天排便1~2次的人,发生高血压、肥胖、心血管疾病、结肠癌的风险显著低于其他频次。
你是否注意到,当你便秘时,很容易伴随口臭、皮肤暗沉、食欲减退甚至情绪烦躁?这不是偶然。
消化道专家解释,长期排便不畅会导致体内“毒素”蓄积,经肠道重吸收后影响多器官功能,诱发多种代谢类疾病。反过来,长期腹泻或一天多次排便,同样会造成电解质紊乱、营养吸收不良和脱水,不容小觑。
很多人以为只要没拉肚子,排便多少无所谓。其实,保持每日1~2次规律排便带来的健康收益,远不止消化系统那么简单。
免疫力提升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规律排便的人群,感染感冒及肠道感染的概率下降12.6%。肠道被誉为“人体最大免疫器官”,及时排便能减少有害菌的繁殖,帮你守住健康第一道防线。
血脂、血糖更平稳
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门诊大数据显示,规律排便与良好的血糖、血脂控制显著相关,慢性便秘者糖尿病的发生率高出对照组17.3%。这是因为便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干扰葡萄糖和脂质代谢。
脑健康更有保障
很多人想不到,大便通畅大脑也受益。英国一项纳入2.6万人的研究显示,肠道健康直接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长期便秘者认知能力下降概率高出13%。
延缓衰老,降低肿瘤风险
《柳叶刀·胃肠病学》的数据表明,每日排便规律者罹患结直肠癌风险降低18%~21%。肠道废物停留过长更易致癌物产生,而良好排便频率能减少相关毒物接触时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2点血糖与血脂的调控,是被很多人忽视的延寿密码。不少中老年疾病,其实都与慢性便秘、肠道环境失衡有关,这点你了解了吗?
既然排便频率如此重要,那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做?好消息是,医生总结了“日常就能做”的三招,帮你有效守护肠道健康。
均衡膳食,优选高纤维
每天建议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大概相当于两碗绿叶蔬菜+一根香蕉+一小把坚果),以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物、蔬菜水果为主,远离重油重盐和过多精制碳水。
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不可少
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睡眠,餐后适量散步或深蹲5~10分钟,都有助于肠道蠕动。研究表明,坚持每天饭后快步走20分钟,两周后排便规律率可提升约16.8%。
充足饮水,远离便秘诱因
成年人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以分多次、温水为宜。多喝水可以软化粪便、促进排出。一天几杯水远胜服泻药,养成随身携带水杯的好习惯,效果更佳。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肠道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22
《肠道菌群与脑健康的关联研究》柳叶刀·胃肠病学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膳食与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肠道健康与慢性疾病发病风险关系》中华消化杂志
NHS(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成人正常排便规律指导》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