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那个让孩子被老师疏远的父母


你的言行,正在悄悄的影响着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形象

作为家长,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担心,就是生怕自己的言行会影响孩子在老师心中的看法。我是会有这样的担心的。

多年来参与家委工作,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家长与老师的互动,也深刻体会到不同家长的态度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结果。

老师通常会欣赏什么样的家长呢?

一、会好好沟通的家长

遇到问题,他们会选择私下与老师温和交流,而不是在班级群里直接公开质问。

沟通是一门艺术,同样的话,不同的说法、不同的场合,效果自然是大相径庭的。

二、不挑刺的家长

通常这类的家长容易换位思考,能够理解老师和学校看似严苛的规定。他们相信教育者的专业和初心。对于无关原则的小问题,一般都会选择宽容;对于确实存在的不足,他们会善意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 配合班级管理、科任老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家长

好的教育环境是家校共育的,家长和老师应该是孩子教育的合作伙伴,理应互相信任、互相支持。

即使有时对学校安排有不同看法,也会先配合执行,再找合适时机沟通。

说到配合,我想起刚刚发生在孩子班级的一个真实案例。

开学时的第一次家长会,就班级建设问题在家长会上进行过沟通,全部家长都同意,为了孩子上体育课时汗容易干,同时也为展现孩子们更好的精神面貌,形成本班的班级文化,所以班里统一定制了专门的速干班服,让孩子体育课后更舒服地上文化课。

班主任建议有体育课的日子统一穿班服。

家委按班主任的意思,在班级群发了条第二天穿班服的提醒。这本是出于孩子舒适度的考虑,但这几天正好遇到降温,提醒的时候也说明里面穿短袖班服,外面套运动外套校服。

这时有心急的家长在群里立刻提出了质疑:“1、老师没有通知一定要穿班服;2、天气转凉了,班服只有短袖,在没违反学校的要求下,各人按各人的实际情况穿衣,孩子要有穿衣自由!”

甚至把建议统一穿班服的行为理解为“老师和家委要给孩子和家长进行服从性测试”。

无论家委如何解释,他始终都觉得这是在为难家长和孩子,还煽动了其他家长的情绪。

看完这番长长的对话,我能感觉到手机另一头老师和家委的无奈与尴尬。

为什么不要做“挑刺”的家长?

1. 你与老师对立的态度,会容易让孩子陷入困境

孩子对父母的态度极为敏感。当你在孩子面前质疑老师、挑战老师权威,孩子在学校面对这位老师时,内心会有怎样的纠结和分裂?他是该尊重这位老师,服从老师的安排呢?还是应该相信父母的态度?

2. 老师也是人,难免会有下意识的情绪反应

其实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面对经常给自己添麻烦、不配合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处处挑刺的家长,尽管会努力保持专业,但难免会对这样的家长的孩子产生微妙的下意识疏远。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家里如果有亲戚经常跟我们不对付,我们会不会对他的孩子产生下意识的疏远呢?

这无关老师师德问题,而是人类天然的情感反应。

3. 破坏家校合力,最终是孩子承受了所有

教育需要家校携手。当家长和老师的信任关系被破坏,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会产生顾虑,甚至减少交流,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就行。最终损失的是我们自己孩子的教育结果。

记得孩子还在小学阶段时,很多学校出于孩子安全考虑,课间不允许学生在走廊跑跳打闹,没有特殊情况只能在教室活动。但是有的孩子回家转头就跟家长说学校下课不给走动,不给出去玩,也不给去图书馆看书。

那时网上正好爆出了很多孩子课间10分钟被束缚的新闻。家长二话不说,上来就在群里一通开炮 ,不明真相的家长一起附和,最后还联合了几个家长打电话到教育局、市长热线投诉。

很快学校就接到了教育局转来的投诉处理通知,事情就在学校闹开了。

后来经过了解证实,不是下课不允许走动,而是不允许在楼道、楼梯等场合追逐打闹;不是不允许去图书馆,而是课间10分钟孩子从4楼下到1楼图书馆,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览,所以一般是由语文老师从语文课上安排专门的时间带孩子们到图书馆进行阅读。但是老师往往都把课排得满满的,很少专门腾出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孩子去阅览室阅读。

这个事情本来家长大可在接收到孩子的抱怨时,选择先找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再妥善解决,但是家长却直接在群里“开炮”、直接投诉。可想而知,这个事情经家长这么一闹,孩子在老师的心里该打多大的折扣?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遇到问题,先私信,再群聊

如果上面的家长遇到问题时,先私下找老师了解情况,最后也不至于让班主任被学校面谈。孩子也不用承受了他本不该承受的压力。

其次,换位思考,理解老师的初衷

这次的穿班服事件,如果我们能站在班主任的立场,理解她的初衷,冷就添多一件外套,热的时候就脱掉外套,这样既能舒服了孩子,避免着凉感冒,同时还提升了班级整体的精气神,又不用为了这点小事在大群里搅动,最后让这是件事在班里弄得人尽皆知,孩子成了班里孩子眼中的另类。

很多时候,老师的要求背后,都有我们不了解的善意和考量。

第三,转变思维:从“挑刺者”到“建设者”

如果有不同意见,试着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比如前面提到的班服问题,可以这样表达:“老师好,感谢您为孩子们考虑得这么周到。最近天气转凉,我们家孩子怕冷,容易着凉感冒,我们情况特殊是否可以不用跟班级统一步调?”这样会不会更好?也不至于引起一些不明所以的家长跟风起哄,让老师和家委增加了一堆解释和沟通的工作量呢?

第四,信任专业,给予老师应有的尊重

每位老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的,他们的教学安排和管理措施都有其专业的考量。不是原则问题,不妨多给予老师信任和支持。

孩子的教育之路还很长,我们需要和老师并肩作战,而不是彼此对抗。别因为自己一时的意气,而无意中让孩子承受不必要的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育儿   父母   老师   孩子   家长   班级   学校   不允许   班主任   课间   态度   图书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