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潮汕帮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溃败

据不完全统计,在深圳,潮汕人的数量达到了500多万,占了深圳人口的近1/3,毫不夸张的说,深圳简直成了潮汕人的“第二故乡”。

而且一般潮汕人来深圳,开店的居多,比如街头巷尾的猪脚饭、小菜摊、手机店...不管生意再小,潮汕人都是“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

而且,潮汕小老板们勤快、精明,做吃的尤其拿手。深圳满大街都是潮汕美食:肠粉、汤粉、卤鹅、猪脚饭、牛肉火锅...这些小店不仅是深圳的风景,也承载着潮汕老板们勤劳致富的梦。

然而,今年以来,在深圳的潮汕餐饮老板们,却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溃败。

很多原本热闹的美食街,现在变得冷冷清清。

生意变化问题出在哪儿?

缘于一场“外卖大战”。

今年4月,外卖平台上线“百亿补贴”后,时隔十年外卖大战再度打响。

像当年打车软件烧钱抢用户一样,疯狂补贴用户点外卖。

表面看,消费者点外卖便宜了,连华强北的小孩都靠帮人送外卖赚钱。但这场由电商巨头跨行业发起的线上商战,却再一次冲击到了实业老板。

尤其是潮汕小老板们,却成了第一批“受害者”。

@肠粉店林老板: 以前主要靠堂食,外卖只是辅助。现在平台补贴大战,周边餐馆为了跟上节奏,也只能硬着头皮加入这场“混战”。

但平台抽成超10%,满减的钱大部分商家出(超7成),还要付配送费(5元)。算下来,一单25块的肠粉,实际到手连5块钱都不到:“这哪是做生意,简直是做慈善!”

@卤鹅饭杨老板: 以前堂食和外卖比 ≈ 2:1,堂食是收入大头,能覆盖房租人工等支出。

现在反过来了,外卖和堂食比是 2:1,虽然外卖单量翻倍,但每单利润少了好几块。

更气人的是,某电商平台偷偷给他上了个3.9元的鹅肉饭活动(用户可以通过3.9元自点一份鹅肉饭),他亏得一塌糊涂。月底一算账,还得自己贴钱。

有些餐馆在“大战”中确实赚了

也不是所有的店家老板都亏钱,也有一些餐饮老板从中确实赚了。

有的靠冲单量拿平台奖励;

有的玩起了“AB餐”:就是堂食用好肉好料,外卖用便宜的冻肉,调料多放点,分量少一点,美其名曰“一分钱一分货”。

但是很多潮汕老板不愿意这么干,他们都讲究食材新鲜,原汁原味,街坊邻居都是老顾客,他们不敢砸自己招牌。

这种坚持本来是优势,但现在却成了负担——成本压不下去,价格战打不起。

身边几个做餐饮店的潮汕老板说,以前同学聚会聊得最多的就是怎么做新菜、分享生意经,现在大家聚在一块常感叹“没盼头了”。

冰火两重天:小店哭,大店笑

当潮汕小老板们愁眉苦脸喝闷酒时,一些连锁大品牌却在开香槟庆祝。

比如:

库迪咖啡: 高调官宣请了杨幂代言,据说4月第一波外卖大战打响时,业内盛传1.9元咖啡救活了濒临倒闭的库迪,成了大赢家。

瑞幸咖啡也赚翻了。外卖补贴帮它拉来了大量新用户,二季度近三分之一的用户是新客。平台等于自掏腰包帮它做广告。

这些连锁品牌趁机加速渗透,吃掉了市场蛋糕,被它们吃掉的,原本属于那些夫妻店、小餐馆。

说白了,大品牌有钱有规模,能承受短期的“失血”,因为它们看中的是市场份额和股市表现。

说到底,这杯咖啡不是人民的咖啡,是资本的咖啡。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小老板?

平台补贴的钱给谁,是有讲究的。平台要冲单量、拼业绩,尤其是新平台,拼得更凶。它们喜欢找“大块头”合作:门店多、品牌响、动员能力强的连锁品牌。像这种,平台就会给它们更多流量、补贴和运力支持(甚至“包销”产量)。

小餐馆的单子?可能连骑手都摇不到。

简单说,连锁品牌坐“大人桌”,能和平台讨价还价;像那些深圳的潮汕肠粉店、鹅肉饭这种夫妻店,只能坐“小孩桌”,听任安排。

它们本钱小,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没“干爹”(资本)撑腰,一开始就注定是“陪跑”的,更容易成“炮灰”。

这场外卖大战,本质上是平台为了让你多打开它们的APP(为了卖手机、空调、衣服、护肤品),用外卖当“诱饵”。小餐馆第一次尝到了线上流量和低价的威力,小而散的本地业态就像遭遇了一场洪水爆发。

平台规则一变(比如不参加活动就不给展示),就足以决定一批商家的生死。

所以,外卖大战看似消费者得实惠,实际上平台和大连锁品牌联手搞的一次合谋,是一次以“让利消费者”为噱头的“劫贫济富”。

价格战,会把寒气传给每个人

深圳潮汕餐馆的困境,只是全国无数小餐馆的缩影。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很多商家被平台参加补贴,自己要掏30%-70%的钱,利润少了10%-30%。

7月以来,全国已有超10个省市的餐饮行业协会陆续发布相关倡议书,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

8月份,央视也报道过,合肥一家甜品店,平台显示营业额过万,实际到手才六千,扣除成本还亏钱。但商家还不敢不做外卖,怕没客流。

结果呢?

中小店家,有的缩小店面变纯外卖,有的直接关门大吉。

杭州某餐饮店,刚开始平台接单一天100多单,后来订单锐减,租金都承担不了,只能缩小门店,成了纯外卖店。

广西一家咖啡店,开店三个月,就亏掉30万,只能闭店。

收二手设备的朋友说,这个夏天电话都被打爆了,从没见过短时间内这么多餐饮店倒闭的。但是转手越来越难,都没人敢再开新店。

网上有数据,上半年倒了约161万家餐厅,加上惨烈的7月,全年可能超300万家倒闭,比2024年还惨。

这是消费降级、禁酒令和外卖大战的必然结果。

很多餐饮老板都摇头:2025年可能是最难一年!

消失的不仅是小店,更是烟火气

这些倒下的、有特色的小店,它们是城市烟火气和民间美食的具象化。

就像美食家陈晓卿拍《舌尖上的中国》,靠的就是挖掘这些不起眼的小店美味。小店没了,难道去拍《流水线上的预制菜》吗?

美食变得千篇一律,全是标准化的工业味道,多没意思?更可怕的是,外卖大战以低价为燃点,给行业留下的后遗症是很难消化的,会让市场形成“这个产品只值这个价”的心理锚点。

比如,低价大战会让大家觉得:

咖啡超过15块就贵了?

鹅肉饭就该3.9块?

以后还会有更便宜的?

当消费者习惯了6.9元的咖啡、3.9元的鹅肉饭,大家会觉得“好日子还在后头”,等着更便宜的东西。

不要以为,大家买到便宜货是好事,这其实是个坏信号(通缩信号):大家觉得以后东西会更便宜,就会推迟消费,造成需求不足,

而消费减少,东西更卖不动,企业赚不到钱就裁员...最终,这股“寒气”会传到每个人身上。

“反内卷”成共识,但价格战难停

上面也看到了问题:

——7月,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平台,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也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首次修订,将“平台为抢占市场强制经营者低价倾销商品或服务”的行为纳入“低价倾销”范畴,与此前刚修订不久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形成协同,对外卖大战监管打下“有法可依”的基础。

但只要有竞争,价格战就很难完全消失。

历史教训则告诉我们:只拼价格,不拼谁做得更好、更有价值,最后谁也赢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科技   潮汕   史无前例   外卖   大战   平台   老板   深圳   咖啡   肠粉   低价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