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少练一颗球就会不甘心!”这是孙颖莎母亲高女士回忆女儿练球时说的话。9月23日,环球人物杂志社分享《中国她力量》“诞生”,这本书集结科技、文艺、体育三大领域27位杰出女性的追光故事,孙颖莎是其中之一。
9月23日环球人物杂志社公开《中国她力量》的成书背景,这本书选了科技、文艺、体育三大领域27位杰出女性,孙颖莎是体育圈的“追光者”。她母亲高女士说,莎莎小时候每月都有比赛,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教练夸她“是打乒乓球的料”。练球时教练按捡球数量发球,她每次都捡满满一盆,直到塞不下,就怕少练一颗。
刚进国家队那会,她穿着简单被人叫“土莎”,但她根本不懂那些时髦事,满脑子就想把球打好。启蒙教练张春欣回忆,有次练球连续打出三个擦网球,莎莎以为是故意的,追着要学技巧,那股求知欲特别强。一家人从没一起旅游过,父母每次打电话就说“多喝水”“赶紧睡”,高女士说这些时,声音都哑了。
《中国她力量》上市后,不少孙颖莎的粉丝晒出购书订单,有人说“看莎莎的故事哭了”,有人称“这才是真正的女性力量”。出版社工作人员说,首印的一万册很快卖完,正在加印。孙颖莎近期在比赛间隙回应,称“感谢大家喜欢这本书,我会继续努力打球”。
有网友翻出她之前捐一千万支援京津冀洪涝的事,评论“她不仅球打得好,心也热”。还有读者分享书中其他女性的故事,比如科技领域的女科学家,称“她们的坚持更让人佩服”。
孙颖莎的启蒙教练张春欣,是河北省乒乓球界的“老教练”,从事教练工作20多年,培养过不少优秀球员。他说莎莎“除了打球什么都不想”,其实是因为她从小就有“目标感”,刚学球时她就说“要当世界冠军”,所以每天早到晚退,连课间都在捡球。
《中国她力量》里还有其他女性的故事,比如科技领域的女科学家李兰娟,她研发的疫苗救了很多人;文艺领域的女画家徐冰,她的作品在国外展出过。这些女性和莎莎一样,都有“认准目标就不放弃”的狠劲。而莎莎捐一千万的事,是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的,当时她没公开,直到基金会公布才被知道,她说“能帮到别人就好”。
看孙颖莎的故事,最让人佩服的是她的“专注”,不管被叫“土莎”还是练球到捡满盆,她都只盯着“打球”这件事。家长可以学学她父母,不用给孩子太多压力,只给最实在的关心;年轻人可以学她的“拼劲”,认准一件事就全力以赴。这样的女性力量,比任何流量明星都更值得追。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