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山抗战纪念馆砥砺初心

雨点纷纷,悄然织就萧山抗战纪念馆的朦胧轮廓,我站在河上镇凤凰坞村的青砖白墙前,伞下雨滴敲击心弦,仿佛历史的低吟回荡耳畔。这座全国第一个民间众筹的抗战纪念馆,依托于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战萧山县政府机要室旧址建设而成,展陈着以“我们的抗战”为主题的四个篇章。数百组珍贵的抗战文物和照片,子弹墙上的累累弹痕、弹坑遗址……都在无声诉说着80多年前萧山军民的悲壮抗争。

萧山抗战纪念馆

1937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隔江相望的萧山成了浙东抗战的前沿阵地。驻守萧山的中国军队和萧山人民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抢修工事,保卫钱塘江南岸、保卫家乡、保卫浙东,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击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渡江南侵。

抗战时期,萧山县政府曾三次迁入河上镇凤凰坞村躲避战火,河上镇也成了萧山抗战的指挥中心。据记载,1940年1月22日凌晨,日军在四堡(今钱江二桥附近)以大雪为掩护分批次渡江,随后在萧山盈丰乡的“六百亩头”登陆。登陆后,日军主力朝长山、虎山方向发起进攻,并迅速占领了萧山县城外围的制高点。面对强敌,当时的萧山县政府选择战略转移,将指挥中枢撤退至河上镇凤凰坞村,领导当地军民坚持抗战。战火中,河上镇众多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肩扛手抬,将伤员一路护送至诸暨的新四军指挥部……

在展馆中,我久久凝视那些被子弹打穿的头盔、墙上泛黄的地图,仿佛听见硝烟中的呐喊与冲锋。漫步其中,我联想到我院的老检察长——马保山,一位抗战老兵。

1944年,16岁的马保山在山东省苍山县迷龙汪村(现临沂市罗庄区迷龙村)时已是儿童团的少年战士。在将军崖的拉锯战中,他冒死将大饼和馒头送至八路军战壕,离敌军据点仅百米之遥。冷水沟村的遭遇战,他协助部队利用地形佯装主力,掩护区委机关和群众撤离。1978年,马保山调任萧山县检察院代检察长。检察院初建时“一穷二白”,他带领干警克服万难,盖起办公楼、抽调人才、建章立制。

走出展厅时,雨点依旧敲打着窗棂。我想,抗战时期,马保山和无数前辈用热血守护了民族独立;在法治建设的年代,他们又用法律守护着社会正义。精神虽经时代更迭,却从未褪色。

这种精神,也一直指引着我们今天的履职。我院干警在一次走访中发现,辖区一处烈士墓群杂草丛生,碑体斑驳,碑文几近模糊,周边堆放着建筑垃圾。经调查核实,我院随即立案,依法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切实履行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职责。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行政部门迅速行动,组织专班对烈士墓群进行集中修缮,清理周边环境,并增设了警示标识。当我们再次实地回访时,墓群已焕然一新,碑文清晰可辨,碑前的鲜花格外醒目。

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公益诉讼不仅是法律程序,更是对历史的守护、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从枪林弹雨中冲锋的革命先辈,到今天守护英烈纪念设施的检察人,正义的战场虽然不同,但守护的初心始终一致。

雨渐渐停了,凤凰坞村的凤坞溪在夕阳下泛着粼粼波光。站在纪念馆前,我意识到,法治的征途上,每一份卷宗、每一次办案,都承载着那份沉甸甸的初心——守护这片热土,守护每一个普通人的安宁。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干警 饶周轶)

(检察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历史   初心   砥砺   纪念馆   凤凰   抗战时期   浙东   干警   日军   我院   烈士墓   枪林弹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