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爬后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娃,长大后有3个区别

姐妹们,你们有没有蹲在地上瞅着娃 “爬行” 的经历?我家俩娃当初爬的样子,现在想起来还乐。

大宝是 “匍匐前进”,肚子贴着地,手往前扒拉,脚往后蹬,像个小战士;二宝倒好,光屁股蹭着地挪,尿不湿都磨歪了,还总把玩具往嘴里塞。

但你知道不?娃是先爬后走,还是直接走路,这里面差别真不小,新手爸妈要重视起来。

按说娃的大动作发育是有谱的:七八个月开始 “解锁” 爬行技能,吭哧吭哧挪;到十一二个月,才会扶着墙、拉着咱的手学走路。

我当初特意记了大宝的爬行时间,从刚开始只会撅屁股、往前拱,到能稳稳爬整个客厅,前后差不多练了俩月。

那俩月他可把家里 “霍霍” 惨了! 拖鞋藏沙发底,绘本扯一地,连我养育多年的爱花都被他拽下来过。

那时候我还嫌烦,后来看多了育儿书才明白,这爬的每一下,都是在给娃的发育 “打基础”。

不光要会爬,爬的时间还不能少。

我闺蜜家娃没有经过爬行,直接学走,现在上幼儿园,平衡感总比别的娃差一点,拍皮球总拍飞,老师说就是当初爬行练少了。

为啥爬行这么重要?查了不少资料,结合自己带娃的经验,今天跟姐妹们聊聊实话。

一、先爬后走的娃,长大后这三点差别很明显

我身边有个儿科医生朋友,跟我说过:“爬是娃感统发育的‘黄金训练’,没爬够的娃,以后很可能在小细节上吃亏。”

这话我后来真见识到了,我邻居家孩子没爬就走,现在上小学,注意力总不集中,上课爱走神,老师说他 “坐不住”。

反观我家大宝,爬够了俩月,现在不管是拼乐高还是写作业,都能沉下心,这差别真不是偶然。

1. 爬得多的娃,大脑更 “灵”

你别觉得爬就是瞎折腾,这可是在给大脑 “充电” 呢!

我查过资料,娃出生后一岁内,大脑神经细胞还在疯狂建立联系。 就像搭积木,得一块一块往上拼。

爬的时候,娃得协调手、脚、眼睛:手要撑地,脚要蹬劲,眼睛还得瞅着前面的玩具,这些动作会狠狠刺激神经,让大脑的 “积木” 搭得更密、更稳。

大宝当初爬得多,上小学后,记课文比同龄娃快半拍,老师总说他 “脑子转得灵”,现在也顺利进入了市重点高中。

我总跟娃爸说:“这都是当初爬出来的‘底子’,没白让他霍霍家里。”

2. 爬得欢的娃,认知能力更强

七八个月的娃,正是 “好奇宝宝” 上线的时候。娃看见个瓶盖想抓,看见花盆想摸,爬行就是他们探索世界的 “探索器”。

我家大宝爬的时候,能把家里每个角落都翻遍:厨房门口瞅妈妈做饭,阳台角落找爸爸藏的玩具,甚至会趴在茶几底下,看地板缝里的小线头。

那时候我总说他 “添乱”,看了育儿书手才明白:他从静态的 “躺卧” 变成动态的 “爬行”,活动范围大了,能从不同角度看东西。

比如从地上看桌子,和从怀里看桌子,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眼界一宽,见识一多,空间感、感知力自然就上来了。真的大宝拼立体拼图,比别的娃快很多,我想这就是当初爬的时候 “练” 出来的。

3. 爬得早的娃,学说话更快

我朋友家娃爬得早,六个多月就会爬,一岁多就能说不少词语,比如 “妈妈抱”“要吃苹果”,表达得特别清楚。

原来,爬行能刺激娃的内耳前庭系统: 这系统跟语言学习关系特别大。

娃爬的时候,我们肯定会在旁边引导:“宝宝,爬过来拿小熊呀!”“慢点爬,别碰着桌子。”

这些话不是白说的,娃能听出我们的语气,看懂我们的表情,慢慢就理解了 “小熊”“桌子” 是啥意思。

而那些没怎么爬的娃,少了这份 “互动引导”,对语言的理解就会慢一点。

二、娃不爬就走,是智商有问题吗?

好多姐妹问我:“我家娃没爬就走,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啊?”

其实我当初也慌过。二宝刚开始不爱爬,放地上就哭,宁愿坐着玩玩具,也不往前挪一步。

我查阅了《美国儿科学会》的资料,人家说:少数娃确实不爬,但会用别的招儿挪。比如屁股蹭地、手撑着往前挪,只要能自己动、愿意探索,就没啥事儿。

二宝后来就是用 “屁股挪” 代替爬的,每天蹭着地从客厅挪到卧室,尿不湿都磨破好几片。

他三岁多的时候,平衡感挺好,跳绳、骑车都没问题,跟那些爬过的娃没差别。

娃不爬就走,大多不是智商的事儿,而是我们护理上没注意:

1. 总抱着,没给娃爬的机会

我邻居家奶奶特别疼孙子,从满月起就天天抱在怀里,连放沙发都怕硌着,结果到了八个月,别的娃都能爬了,她家娃放地上只会哭,根本不挪窝。

后来才知道,不是娃不会爬,是没机会练 —— 天天被抱着,身体没机会发力,时间长了,就不愿意爬了。

我当初带大宝,除了喂奶,其余时间都把他放爬爬垫上,让他自己扑腾,就算哭也不马上抱,慢慢他就学会发力了。

2. 家里太挤,没地方爬

我闺蜜家住老房子,客厅就一张沙发、一张桌子,剩下的空间只够娃站着,想爬都没地儿。

娃没地方爬,自然就直接学走了。

后来闺蜜特意把茶几挪到墙边,腾出一块地方铺爬垫,可那时候娃已经会走了,再也不愿意爬了。

3. 穿得太厚,爬不动

冬天出生的娃,很容易遇到这问题。我同事家娃是冬天出生的,爬行阶段正好是寒冬,家里没开空调,就给娃穿了厚厚的棉袄棉裤,结果娃想爬却抬不起腿,急得直哭。

当然,也有少数情况是娃发育有问题。

我们可以观察:娃除了不会爬,会不会抬头、翻身?能不能自己坐稳?会不会用手抓玩具?

如果这些都没问题,只是不爬,那就别慌;如果这些动作也做不好,赶紧带娃去医院查一查。

小书虫妈妈育儿感悟:

我带俩娃最大的感受是:养娃别太 “精细”。别觉得爬脏、爬麻烦,娃爬的时候蹭点灰、扯坏本书,都不是事儿。

那些在爬爬垫上扑腾的日子,那些蹭着地挪的瞬间,都是娃在悄悄长大。

让娃自己探索这个世界,才是最好的成长。

互动话题

1.你家娃当初是 “匍匐爬”“跪爬”,还是压根不爬?有没有啥搞笑的爬行瞬间,来评论区分享下~

2.为了让娃爬,你都做过哪些 “努力”?比如挪家具、买玩具引导,我们互相取取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育儿   区别   孩子   当初   玩具   桌子   家里   差别   大脑   我家   时间   平衡感   智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