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小发达国家,快被中国人 “买” 下了?中国移民占比 87%!

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一个面积还没武汉一个区大的小岛国,竟然成了中国人最热衷的移民目的地?

有报道说,在马耳他获批的移民申请中,中国申请人一度占比高达 87%。

走在街头,不仅能听到熟悉的中文,春节还有挂满红灯笼的热闹景象,甚至连中医夜市都能找到。

有人调侃:“这地方怕不是要被中国人买下来了吧?”

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细细一看,马耳他确实有独特的魅力。它国土面积只有 316 平方公里,却同时拥有欧盟、申根区、欧元区、英联邦的“四重身份”。

加上地处地中海要冲,既能通向欧洲,也能辐射非洲和中东,难怪成了中国人眼中的“黄金跳板”。

不过,真要移民过去,就能过上理想生活吗?未必。

巴掌大的岛国,成移民“香饽饽”

要说马耳他,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国。别看国土面积只有 316 平方公里,人口也才五十几万,但“身份地位”绝对含金量十足。

它是欧盟成员国,拿到马耳他身份,相当于同时打开了 27 个欧洲国家的大门;

它还是申根区的一员,持有马耳他居留卡的人,去欧洲大部分国家就像在国内跨省一样方便;

再加上它使用欧元,货币自由度高;

更别忘了,它还挂名在英联邦,英语就是官方语言之一,生活交流完全无障碍。

这“四位一体”的身份,让马耳他在移民市场上格外有吸引力。

对很多中国家庭来说,孩子能去欧洲上学、父母能享受欧洲医疗,家族还能顺便实现资产配置,这一举多得的买卖,自然让人心动。

更重要的是,马耳他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战略价值。它位于地中海中部,北靠意大利,南连北非,东西连接亚欧大陆。

历史上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成了欧洲能源运输和航运的重要节点。

可以说,谁掌握了马耳他,谁就握住了一部分地中海的命脉。对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地方不仅是宜居之地,更像是一块“通行证”。

中马关系有多深?

很多人以为中国人移民马耳他是近些年的事,其实两国关系早在 1964 年就开始了。

那一年,马耳他刚刚独立不久,中国便伸出了援手,帮他们建造船坞,还派出了一批技术人员。

别看只是一个造船坞,但这背后代表的是信任与合作。

甚至在建设过程中,还有两位中国工人因事故不幸牺牲,成了马耳他土地上最早的“中国烈士”。

此后几十年,中马关系一直保持着不错的温度。

1994 年,双方合作成立了地中海中医中心。这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大型中医推广机构,专门为当地人提供针灸、推拿、草药治疗。

也正因为有了这段历史,如今走在马耳他街头,看到中药铺、推拿馆,或者听到当地老人说“针灸对腰痛特别有效”,都不奇怪。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人移民马耳他的规模逐渐扩大。

春节时,瓦莱塔(马耳他首都)的街头会挂上红灯笼,舞狮队伍还会出现在古城广场。夜晚的夜市里,中医把脉、推拿小摊前排着长队,当地人也乐呵呵地参与其中。

这些场景,让很多初到马耳他的中国人觉得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身处欧洲小岛,熟悉的是那份过年的氛围。

可以说,几十年的交流合作,早已为中国文化在马耳他的普及打下了基础。如今的“中文街头”和“中医夜市”,不过是这种关系的自然延伸。

生活现实未必尽如人意

说到马耳他移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门槛不算高。

过去几年,只要申请人能证明有 50 万欧元资产,再加上承担租房、捐款等费用,大概花 11 万欧元,就能全家四代移民马耳他。

对一些中产家庭来说,这个价格比起其他欧洲移民项目,简直就是“白菜价”。

不过,到了 2025 年,情况变了。马耳他移民局宣布提高要求,医疗保险保额翻倍,总成本涨到了 20.2 万欧元。

虽然比起美国、加拿大的动辄上百万美元门槛,依旧不算离谱,但对普通家庭来说,还是需要掂量一下。

而且,拿到身份是一回事,真正定居下来又是另一回事。很多已经过去的中国家庭发现,马耳他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

马耳他水资源匮乏,自来水要靠海水淡化,水费贵得惊人;蔬菜水果大部分依赖进口,物价常年居高不下;再加上房价近年来上涨超过 20%,很多人直呼“买不起”。

马耳他主要的支柱产业是旅游、金融和博彩业,本地市场本来就不大,中国人过去后,想找到对口的好工作并不容易。

很多家庭干脆选择让父母孩子留在马耳他,自己还在中国国内赚钱养家。

马耳他推崇所谓的“快乐教育”,课程轻松,注重兴趣培养。但在不少中国家长眼里,这等于“不学无术”。

一些家长甚至抱怨:“孩子在这里每天都像放假,回头真要回国考试,完全跟不上。”这种文化差异,让不少家庭陷入了进退两难。

因此,虽然中国移民数量庞大,但真正长期留下来的,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多。

很多人更把马耳他身份当成一种“备胎”——需要时用来开通欧洲通道,不需要时继续在国内生活。

结语

从造船坞到中医中心,从 87% 的移民比例到街头飘扬的中文,马耳他和中国的故事确实很特别。

它虽然只是一个面积比武汉一个区还小的岛国,却因为“四重身份”和地理优势,成了中国人眼中的移民圣地。

但移民不是一张机票,也不是一本居留卡就能解决的事。

生活成本、就业机会、教育理念,这些现实问题往往才是决定一个家庭能否真正扎根的关键。

所以,马耳他究竟是“黄金跳板”,还是“水土不服”的落脚点?或许答案并没有绝对,取决于每一个选择去那里的中国人。

参考信息:

亚太环球-马耳他华人多吗?马耳他的华人社区与生活情况

瑞达移民-87%的移民!中国移民新宠竟是这个欧洲小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发达国家   中国   移民   最小   中国人   全球   马耳他   欧洲   地中海   身份   欧元   中医   英联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