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的凌晨两点,65岁的李阿姨突然被尿意憋醒。她一边扶着腰,一边小心翼翼地摸索着走进卫生间。她觉得,起夜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可这一回,刚一蹲下还没两分钟就觉得胸口憋闷、头晕眼花,接着便失去了意识。幸好家人察觉异样,紧急送医才捡回条性命。医生诊断为“排便性晕厥”,并严肃提醒她——老年人如厕,绝不是小事,轻则摔伤骨折,重则危及生命。
这样的案例在我国绝非个案。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数据表明,约有17%的65岁以上老年人上厕所时出现过眩晕、心慌等不适,有3%甚至发生过晕厥、跌倒等严重后果。而大部分家属和本人,却往往抱着“这不就是上个厕所嘛,有啥大不了的”心理,忽视了隐藏的健康风险。那么,哪些如厕时的习惯,正悄悄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尤其是第2点,八成人都在犯错,您可知道?
专家提醒:老年人如厕时,这4件事一定要尽量避免。每一条都和心脑血管、骨折乃至猝死风险紧密相关,事关生命安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高龄人群卫生间里的隐形风险,并附上实用建议,教您守护家中长辈的“如厕安全关”。
老年人如厕问题,为什么成高危事件?医生有话说
对于年轻人,上厕所就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但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弹性变差、大脑血供调节能力下降、下肢肌肉萎缩,再加上不少老年人自带“三高”、心脏病基础,一点小小的刺激有时也会引发大问题。
权威研究(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显示:上厕所时“用力屏气”,会导致血压骤升再急剧下降,诱发脑供血不足,出现晕厥或猝倒。这是因为排便、排尿本身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剧烈变化,若方法不当、环境不良、用力过度,很容易诱发意外。
此外,半夜上厕所时环境昏暗,加上起身动作过快,极易发生躯体平衡障碍或摔倒,而跌倒是导致我国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首要外因(据国家卫健委统计,老年人跌倒导致致残率可达31%)。厕所空间狭小、地面湿滑,危险因素也明显高于其他房间。
案例背后,其实是4个“高危如厕习惯”在作祟
许多老人自信多年如厕有经验,却往往在细节上“栽了跟头”。临床总结发现,下列4件事是最要不得的习惯——您家长辈中招了吗?
强忍便意或尿意,憋到实在不行才如厕
现实中,有些老人因为行动不便或怕麻烦家人,选择长时间憋尿、憋屎。殊不知,长期憋尿会导致膀胱过度膨胀、血压升高,严重时诱发心衰或肾功能障碍。中华医学会数据显示,老年人因憋尿诱发泌尿系感染、急性心力衰竭的比例高达14.2%。
上厕所一坐就半小时,看手机、看报纸分神
“厕所里是我的小书房!”不少老年朋友爱一边如厕一边打发时间。但长时间蹲厕不仅加重直肠、肛门负担,易诱发痔疮、肛裂,还会使下肢静脉回流变慢,引发脑供血不足。杭州医学院一项调查显示,长时间如厕导致晕厥与跌倒的风险比正常时间高出2.3倍。
起夜时动作过快,不开灯或光线不充足
深夜起夜,很多老人为了不打扰家人,摸黑行动,甚至拒绝开灯,匆忙蹲起。这种做法非常危险:睡梦中起身本身就容易低血压,加之光线不足、地面湿滑,一不留神容易失足滑倒,严重时跌骨折或颅脑损伤。国家卫健委报告显示,老年人夜间如厕跌倒后发生髋部骨折者,一年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接近50%。
大力屏气用劲、便秘时盲目用力
很多老人由于肠道动力下降、饮水不足,容易便秘。为了“顺利解脱”,不少人选择强行用力屏气。殊不知,这样做会导致腹腔压力骤增,迷走神经紊乱,血压波动剧烈,可能诱发晕厥、心肌缺血甚至猝死(医学上称为“排便性晕厥”)。一项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排便性晕厥或突发心血管意外占厕所猝死人数的近28%。
医生建议:这样调整,守住如厕健康“安全线”
老年人如何才能安心、平安地上厕所?权威专家推荐了以下几个实用措施,简单易行,家有老人一定收藏!
随时及时如厕,切莫强忍
遇有便意、尿意要尽快如厕,切忌憋尿憋便。合理安排饮水、饮食作息,让排便形成规律,有效减少突发状况。
控制每次如厕时间,最好不超10分钟
不要把如厕当成“消遣时间”,避免在厕内看手机、看报纸分神。如果便秘,应先调整膳食与运动,而不是靠延长如厕时间来“解决”。
夜间如厕要有充足照明,扶稳走稳
可在床头与卫生间加装夜灯,铺设防滑垫,准备手持小灯或助行器。起身、移动动作应缓慢,尽量避免猛起猛蹲。
避免屏气用力,科学防治便秘
如厕时应放松心情,缓慢呼吸,如便秘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或食疗法调节。建议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蔬菜、水果,并适当饮水,每天活动30分钟以上。
适当增加安全措施
可在卫生间安装扶手、防滑地垫等辅助设施。有人照料的家庭,可在老人夜间如厕路线上安装感应小夜灯或无线报警器,一旦有异常可及时处理。
结语与温馨提醒
上厕所,看似再小不过的生活细节,却可能暗藏“健康杀手”。只要大家多留意日常习惯,给家中老人营造安全、舒适的如厕环境,“厕所意外”其实完全可以防范于未然。健康,其实就藏在每一次安全、顺畅的如厕中。现在开始调整习惯,还不晚!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建议适用于大多数老年人,但具体健康状况因人而异。如果您或家人有心血管基础病、反复晕厥、严重便秘等特殊情况,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个体化指导。毕竟,及时就诊、规范诊疗才是守住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才能获得个性化最优方案。关注每个细节,守护家人平安,愿每一位老年朋友都能健康长寿,安享生活。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新华网视评|任性冒险浪费公共资源,该罚!》 3.《老人如厕有讲究 注意防这些意外 - 家庭医生在线》 4.《老年人上厕所 注意8个细节_家庭医生在线》 5.《老年人入厕注意什么?》 6.《65岁老人半夜上厕所猝死,医生提醒:睡觉前,3件事能避开就避开》 7.《老年人在上厕所时是要注意些什么》 8.《脑声常谈:一分钟学会Morris水迷宫实验的测试方法、实验 …》 9.《老年人最喜欢什么产品? - 知乎》 10.《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