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英伟达”放大招!半年狂揽7亿,却因依赖大客户埋下隐患?

前言

2025年9月,成立仅五年的摩尔线程在递交招股书88天后顺利上会,这家被外界称为国产英伟达的企业,试图在科创板完成算力赛道的关键一跃。

从游戏显卡到AI算力集群,从台积电代工到依赖中芯国际,摩尔线程的转型轨迹折射出国产算力产业的机遇与困境。在AI被视作新电力的时代背景下,这家公司的IPO闯关,本质上是对国产算力替代逻辑的一次市场校验。

摩尔线程的发展路径始终伴随着行业浪潮的裹挟与自我调整,2020年由英伟达前全球副总裁张建中创立时,公司最初将宝押在消费级游戏显卡市场,2022年推出的首款产品MTT S60试图在英伟达主导的市场中撕开缺口。

但现实很快给出答案:游戏显卡市场不仅竞争激烈,且用户对性能与生态的要求极高,摩尔线程的早期尝试未能打开局面。

2023年成为公司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AI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同时摩尔线程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代工渠道受限。

双重因素推动下,公司做出战略转向,彻底放弃消费级游戏卡的持续投入,全力攻坚数据中心算力卡领域。

招股书显示,其官网在售的S70、S80等显卡已属库存产品,16G显存的S80售价降至1499元,仅为同类英伟达产品的一半。

依托张建中带领的英伟达系核心团队,包括曾任英伟达GPU架构师的技术副总张钰勃在内的专业人才,公司快速突破集群技术,2024年与中国移动合作建成万卡集群,2025年更进一步提出AI工厂战略,通过FP8精度量产、MTLink2.0互联等技术,将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30%。

技术路线上,摩尔线程选择了自研+对标英伟达的路径,与华为的全栈自研形成差异化竞争,这种策略在国产替代初期有效降低了客户迁移成本。

上会材料披露的财务数据呈现出鲜明的冰火两重天特征。

营收端的增长堪称惊艳: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0.46亿元飙升至4.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8.44%。

2025年上半年更迎来爆发,单季营收7.02亿元,不仅超过2024年全年,更超出前三年营收总和近亿元。

2025年上半年,AI智算业务收入达6.65亿元,占总营收的94.85%,同比增幅229%,主要来自1套平湖集群和4套曲院集群产品的销售,单套均价超1亿元。

这一表现契合了行业趋势,2025年国内AI算力基础设施采购已从千卡级迈入万卡级,头部云厂商AI相关投资占比升至40%,摩尔线程踩中了国产算力替代的节奏。

2022至2024年,公司累计亏损近50亿元,2025年上半年虽亏损收窄至2.71亿元,但累计未弥补亏损仍达14.78亿元。

高亏损源于巨额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13.59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309.88%,这种投入强度在技术密集型的GPU行业实属必然。

公司预计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但这一预期包含3.07亿元政府补助,扣除后仅能维持微利状态。

数据显示,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了超98%的收入,其中单一客户R的收入占比达56.63%。

这种依赖结构在行业初期虽较常见,但无疑放大了业绩波动风险,若核心客户调整采购策略,将直接影响公司营收稳定性。

不过从积极信号看,公司正在洽谈的订单合计逾20亿元,其中AI智算领域意向合同超17亿元,且部分已完成交付测试,未来客户结构有望优化。

公司自研的MUSA架构在Windows生态下适配不足,导致消费级市场渗透受阻,甚至无法支持ComfyUI等常用AI工具运行。

代工方面,受制裁影响转向中芯国际后,不仅面临7nm制程成本高、产能优先供应华为的问题,良率控制也成为量产关键。

尽管公司已实现FP8精度国产化量产,但产能爬坡速度将直接决定商业化进程。

与行业龙头的差距更需客观看待,2024年英伟达GPU相关业务收入约9200亿元,全球市场份额88%,而摩尔线程在国内细分领域的市占率尚不足1%。

即便与国内同行相比,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企业已占据先发优势,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分别达287%和150%以上,摩尔线程仍需在技术迭代与市场开拓上加速追赶。

摩尔线程的发展路径,折射出国产算力替代的核心逻辑,饱和式研发与差异化竞争并行。在通往AI算力皇冠的道路上,华为的全栈自研与摩尔线程的对标式创新形成了互补格局,这种多元路线是应对技术封锁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从行业价值看,算力芯片已成为AI产业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地位堪比Wintel时代的Intel芯片。当前英伟达市值超3万亿美元,而国内头部AI芯片企业市值仅3000亿人民币左右,巨大的估值差距背后是国产替代的广阔空间。摩尔线程这类企业的突围,不仅关乎单个公司的命运,更影响着国产算力产业链的完整度。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为其提供了发展窗口。一方面,AI算力需求年均增长10倍,2024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国产化替代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政府补助为研发投入提供了支撑,仅2027年预期收益中就包含3.07亿元补助。但长期来看,企业仍需摆脱对政策补贴的依赖,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结语

88天的IPO闯关,对摩尔线程而言只是新起点。这家公司的成长轨迹已经证明,在AI算力这场军备竞赛中,只有精准把握行业趋势、平衡技术投入与商业化节奏、持续完善生态建设,才能真正扛起国产英伟达的大旗。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摩尔线程的探索无论成败,都将为国产算力替代提供宝贵的经验样本,毕竟在这场通往AI时代的算力革命中,每一次尝试都在为最终的突破积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数码   英伟   隐患   半年   客户   线程   公司   集群   华为   行业   技术   市场   上半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