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评图书:
书名:《放手的勇气:过度养育的代价与平衡法则》
作者:(美)乔治·S.格拉斯、戴维·塔巴茨基
译者:邢淑芬、赵容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8月
而今为人父母的一代人,在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获得了比较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放学回家后可以自己支配时间,自己玩耍,没有人看管,也很少有人会被送去培训班、兴趣班。
当然,这种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父母,也就是现在的祖父母一代,无论是农村、城镇还是大城市的父母,大多相信社会是安全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别人都是这样做的。
然而,而今的为人父母,无论是中国的,日本的,韩国的,还是美国的,欧洲的,父母都渐渐陷入越来越突出的过度养育。
阅读美国心理学者《放手的勇气:过度养育的代价与平衡法则》一书,很多中国读者显然会大跌眼镜,因为全然没有料到美国也会出现类似的过度养育现象。
所谓过度养育,就是父母过多、广泛而且过深参与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顾孩子的意愿和能力,希望按照项目那样让孩子被培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而且这些期望往往是高度不恰当的。
过度养育过程中,父母甚至会越出家庭边界,介入学校教育,干涉和破坏教师权威,甚至以其他非正常方式操纵可能会给孩子提供健康和富有成效的生活挑战机会的机构,来削弱孩子正在发展的独立性。
过度养育中,父母会觉得自己对于孩子的爱不仅无私,而且寄予了自己的更多资源、时间和感情,所以他们、她们会觉得自己比别的父母更爱孩子。但过度养育实际上不仅损害了孩子应对困难和失败的能力,阻碍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还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扭曲的权利感和不合理的期望,最终导致父母产生失败感。
这本书将父母在家庭、亲子关系中的介入方式、介入程度进行了颜色区别。“绿色”:父母充满自信和关爱,培养子女的适应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意识。“黄色”就将关爱发展为控制,父母忧心忡忡,试图影响结果。
当发展到“橙色”,父母就会变得更为焦虑,控制欲会增强,试图掌控学校、老师以及任何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人。在这些时候,父母自己注意不到的是,孩子会觉得父母刻薄、令人生厌。
“红色”就是父母行为失控。也就是说,孩子遇到的情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存危机,只是一些麻烦、困难,但父母升级了反应方式,对孩子以及亲子关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放手的勇气:过度养育的代价与平衡法则》书中指出,有些父母被认为是孩子的“保护者”,几乎愿意做任何事情来保护孩子免受不良结果的影响,甚至会撒谎、操纵和掩盖真相;甚至这其中会出现所谓的“超级保护者”,试图帮助孩子排除一切可以排除的风险,动辄陷入过度反应,比如不会让孩子参加童年时期的常规活动,包括去游乐场玩耍,乘坐校车。书作者指出,“超级保护者环顾四周,只看到世界的不稳定和潜在风险……他们还可能试图不切实际地停留在孩子生命的最初阶段,那时孩子基本上什么都依赖父母,父母陶醉在被需要的感觉中。”
还有些父母被认为是“干涉者”,也就是孩子与老师、教练以及外界其他人发生冲突时,他们将马上接管谈判权。他们无疑是爱孩子的父母,但往往会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插手并提出不合理要求。
有些父母希望自己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为此尽可能增加陪伴孩子,不断将自己融入孩子在学校和其他地方的日常活动之中,以便在孩子与他人的所有互动中保持稳定的存在感。如果孩子不肯跟自己分享相关的信息,他们会觉得深感失落。
那么,过度养育究竟又是如何发生的?
书中就此给予了深入分析。首先,而今一代的中青年,也就是为人父母者非常深切地接纳了“一切皆有可能”的价值观念,相信在许多问题上,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够获得相应的机会,甚至距离成功越来越近。尤其是很多晚婚晚育的父母,“将‘时不我待’的企业思维带入了家庭当中。”
其次,而今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功的定义大大偏离了合理性、可行性目标,基于自身对于前途、未来的担忧因而希望让孩子在成长阶段获得尽可能多的起点优势。
第三,现在的文化潮流、媒体报道凸显“危险”、风险,而营造危险、恐惧、焦虑也正是当下舆论、娱乐产品的主要基调,这也使得父母管教、抚养孩子中常常出现过度行为,比如不允许孩子去室外操场,或者游乐场游玩,而这些行为的推行,哪怕遭遇重重阻碍和反对,却会反过来强化人们的过度行为。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