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区CEO王静瑛可能没想到,当年面对《中杯事件》公开信的她,如今要面对一纸更重磅的公告——整个星巴克中国业务易主了。
1999年1月,星巴克在北京国贸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带着浓郁的咖啡香和美式文化,开启了在中国市场的征程。26年后的今天,这家咖啡巨头却宣布将中国业务60%的股权以40亿美元出售给本土投资机构博裕资本,自己只保留40%股权。

这笔交易堪称中国咖啡市场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运作之一。
根据官方公告,博裕资本将基于约40亿美元的企业价值获得星巴克中国业务60%的股权。而星巴克中国业务的总估值高达130亿美元,这一数字包括股权交易金额、星巴克保留的股权价值以及未来的品牌授权费。
交易完成后,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8000多家门店。新公司总部仍将设在上海,但控股权已经从星巴克转移到了博裕手中。
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曾经,星巴克是中国咖啡市场的绝对王者,巅峰时期市场份额高达60%。但到2025年,这一数字已骤降至14%,被瑞幸(35%)和库迪(18%)远远甩在身后。
更严峻的是,中国咖啡市场的人均消费正在持续下探。据红餐大数据,全国咖饮品类的人均消费从2023年9月的41元已下滑至2025年9月的26元。
与此同时,下沉市场已成为咖啡品牌必争之地。但星巴克在下沉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其下沉门店的回本周期长达18个月,而瑞幸仅需8个月。
星巴克2025财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其客单价同比下降7%,这已是连续多个季度下滑。

博裕资本绝非等闲之辈。
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投资机构,在中国消费领域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其投资组合中的蜜雪冰城,从1万家扩张至3万家并成功上市的案例,正是星巴克所看重的。
双方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从现在的8000家逐步拓展至20000家。
博裕投资合伙人黄宇铮表示:“26年来,星巴克在中国成功塑造了标杆性的高端品牌形象,我们既认同这一品牌的持久生命力,也看到了为中国顾客带来更创新、更本土化体验的巨大机遇。”

星巴克的中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16年,一篇《致星巴克中国CEO王静瑛公开信:什么时候才不觉得中杯顾客无知或愚蠢?》的文章刷爆网络。杭州消费者林国童吐槽,作为拥有星巴克金卡的老顾客,他每次点中杯咖啡时,店员仍会反复确认“中杯是我们最小的杯型哦”。
当时有分析称,这种升杯推荐每年可能为星巴克中国带来超过6000万元的额外销售。但机械式的推销方式,无疑伤害了顾客体验。
引入博裕资本后,星巴克有望加速本土化进程。胖鲸传媒创始人兼CEO范怿分析,博裕更懂中国市场,可以帮助星巴克把握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从1999年北京国贸的第一家门店,到2025年遍布全国的8000家门店,星巴克见证了中国咖啡市场从萌芽到爆发的全过程。
而如今,将控权交给本土资本,无疑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又一次豪赌。
有业内人士调侃:“这就像当年麦当劳变身金拱门,不过是咖啡版的。”
交易落定,博裕资本能否带领星巴克中国突破重围,重现昔日辉煌?2万家门店的目标是豪言壮语还是天方夜谭?这一切,都等待市场的检验。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