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点论丨“堂食标识”上线专治“照骗”,还需“明厨亮灶”真透明

新闻两点论 陈彦霏 杨霁月 何宏杰

视频加载中...

线上门庭若市,线下查无此店——“幽灵外卖”的生存法则,正被一纸新规改写。

今天(10月29日)起,美团、饿了么、京东外卖三大平台全面上线“堂食标识”功能,对可堂食的商家标注“堂食店”“可堂食”或“堂食餐厅”。这波操作是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规的落地响应,旨在打破外卖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不透明乱象。

标识虽小,却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一大步。以往点外卖就像“开盲盒”,商家精修图背后可能隐藏着无实体店、无堂食区的“幽灵外卖”。新规强制亮明身份,让消费者一眼分辨虚实。有用户直言:“至少现在能心里有数,避免被虚假门面图误导”。

然而落地初期,标准不一仍是槽点。同一家社区食堂,可能在京东、饿了么标了“堂食”,在美团却“身份成谜”;而奶茶店、小吃档口“今天摆桌明天撤”的模糊地带,也让界定难度升级。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有堂食”并不能与“绝对安全”简单划等号。消费者对堂食的关注,本质是希望获得更多对食品制作过程的监督透明度。因此,将“堂食标识”与“明厨亮灶”等更能直接反映后厨卫生状况的措施深度结合,才是未来发力的关键方向。

要让“堂食标识”真正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安全凭证,下一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短期内,监管部门和平台应尽快统一标识的核心认证标准,减少因规则差异造成的混乱,确保“标了必有堂食”成为底线。

政策落地总需磨合,但方向对了,每一步都算数。“堂食标识”的上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赋予了消费者更明晰的选择权,也向市场传递了透明化竞争的明确信号。尽管存在标准不一、覆盖不全等初期问题,但只要沿着强化平台审核责任、推动商家诚信经营、创新智慧监管的方向持续努力,必能将这一举措从“标识透明”推向“安全透明”,最终让每一份外卖都承载着实实在在的放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科技   两点论   专治   标识   上线   透明   新闻   外卖   消费者   方向   商家   标准   幽灵   平台   初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