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在家门口举行的亚洲杯,作为卫冕冠军的中国女篮获得季军,表现不及预期。
颁奖时刻,更是一场情绪的交错,让观众看到了胜负之外的另外一面:
王思雨落泪摘下奖牌,宫鲁鸣遭遇质疑声浪,张茹意外一笑引发争议。
1
对于一支曾在世界杯上摘银的队伍而言,亚洲杯的第三名,实在谈不上令人满意。
尤其是在半决赛惜败给日本之后,这种落差感成了最直观的情绪来源。
王思雨,在球场上向来以冷静和果断著称,却在颁奖典礼上情绪崩溃,泪如雨下,甚至将铜牌从脖子上摘下,这一幕成为整个赛事最刺痛人心的瞬间。
有球迷评论道,“那一刻,她不是职业球员,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女儿。”
实际上,这已经是王思雨第四次出征亚洲杯,这一役所承载的不仅是胜负得失,更是多年国家队生涯的象征节点。
过去几年,她曾在世界杯、亚运会等大赛上多次为国家争光,2022年世界杯半决赛关键罚球一战成名。
从2019年到2025年,几乎每一次都与日本队“结怨”。
从2019年输3分、2021年负5分,到2023年终于帮助中国女篮战胜日本队夺冠,这个老对手几乎陪伴了她整个职业生涯得高光与低谷。
这一届比赛,她大部分时间是坐在替补席上,面对关键对手无法发挥全力,仅靠季军争夺战中贡献的19分7篮板7助攻,证明自己仍具顶尖实力。
这一成绩,远优于部分首发球员,但她仍旧未获得更多出场机会。
这不仅是战术安排的问题,更是一种时代更迭下老将无力扭转局面的无奈。
在领奖台前,王思雨低头不语,将奖牌轻轻取下,那不是任性,而是一种不甘。
30岁的她知道,留给自己职业生涯的时间并不多了,这也许是她最后一次身披国家队战袍出征亚洲赛场。
这枚铜牌,在王思雨眼中,不是荣誉,或许是句点。
在颁奖典礼结束后,隋菲菲,走向了泪眼未干的王思雨,两人短暂对视后,紧紧相拥。
作为老一代球员,隋菲菲深知赛场失利的痛感,这一刻,不只是鼓励,更像是一种女篮精神的交接。
2
回顾这届亚洲杯中国女篮的排兵布阵,始终维持一个高度统一的逻辑——年轻化。
宫鲁鸣刻意让2000年后出生的球员成为首发主力,例如李缘、杨舒予、张茹等人,意在为2026年的女篮世界杯和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培养核心阵容。
而曾为国家队立下赫赫战功的王思雨、杨力维、黄思静,则被“默认为”过渡角色,只在某些时刻才有机会出场。
这一安排,在对阵韩国队时看不出问题,面对实力稍弱的对手,中国女篮凭借强劲的节奏打出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中国队全场三分命中率高达70%,最终以101:66的比分大胜对手。
可到了与日本队的半决赛,中国队的防线彻底暴露短板。
日本队凭借快速转换和精准外线投射,整场命中16个三分球,对中国队的“双塔”——韩旭与张子宇构成极大压力。
特别是张子宇的体格优势,在面对日本小快灵风格时反倒成了“慢”的代名词。
而整场比赛中国队自己则只有6记三分球进账。
从战术层面看,中国队似乎没有做出足够调整,尤其在外线防守轮转、后卫组织推进上明显滞后。
有球迷指出,后卫线的替换过于拘谨,宫鲁鸣未能第一时间启用经验丰富的王思雨,错失了节奏调整的关键节点。
甚至有声音质疑宫鲁鸣坚持“练兵”而非“赢球”的理念是否在关键场次显得不合时宜。
宫鲁鸣本人则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回应称,亚洲杯争冠的同时,首要任务是培养新人,为未来打基础。
这番话引起了不小争议。
球迷并不否认他的战略眼光,但当场上局势急需老将稳定阵脚时,他的“定力”也显得略显固执。
颁奖典礼上的气氛,也真实反映出这种争议。
当宫鲁鸣走上领奖台时,掌声稀少,部分观众甚至高声呼喊“下课”。
那一刻,他没有回应,只是沉默站立,场面一时间略显尴尬。
3
这场颁奖典礼,并不只是王思雨一个人的泪水。
许多女篮队员都在掉泪、抱头、安慰彼此。
十几名姑娘站在领奖台上,低头的低头、落泪的落泪,没有欢笑,也没有轻松,唯有沉甸甸的压抑和不甘。
但就在这一片沉寂中,张茹的笑容成了台上显眼的存在。
她的表情与周围队友的情绪形成鲜明反差,一时间引发大量网友抨击。
“这是偷笑门的翻版吗?”、“怎么还有球员笑得出来?”类似声音迅速占据热评榜。
可静下心来观察,或许她的笑并非来自轻浮。
25岁的张茹,自称“大虎妞”,本就性格爽朗,带有典型的北方直率气质。
她是那种哪怕失败也能拍一拍肩膀继续前行的人。
从场上数据来看,张茹的效率可观,对阵韩国拿下10分5板2助攻,对阵日本也有稳定贡献。
而她的主要职责并不在进攻,而是卡位、防守、拼抢。
这类球员,往往默默无闻,却干着场上最苦最脏的活。
她的笑,或许并不代表对失利的不以为然,而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正如赵心童说过的一句话:“把所有动作都做到位了,如果球还是不进,就不必纠结。”
情绪的表达因人而异,哭不一定最真,笑也未必是错。
王思雨选择了用泪水告别,张茹则选择以笑容缓冲内心的失落。
两种情绪,并无对错。
成长的路注定不平坦,教练与球员都在摸索前行的方向。
结语
王思雨的泪水,是她对热爱的不舍,宫鲁鸣的沉默,是他面对未来的挣扎,而张茹的笑,则是一个战士的乐观本色。
输赢之外,每一个情绪都值得被理解,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铭记。
下一站,愿中国女篮能以更坚定的脚步,再次出发。
参考资料
告别与起点——中国女篮队员回望亚洲杯——新华社
宫鲁鸣回应女篮不敌日本:失利不会改变球队未来计划——京报网
夺铜留憾!中国女篮打出最佳一战:王思雨落泪不甘——体坛周报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