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这座坐落在长江三角洲北翼、黄海之滨的千年古城,既是南通江海文化的源头,也是现代苏中崛起的璀璨明珠。从新石器时代的青墩遗址到南宋抗金的韩瓶遗存,从明清花鼓的灵动舞步到当代滨海新城的蓬勃气象,海安以历史为笔、江海为墨,书写着一部跨越时空的传奇史诗。
海安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青墩遗址的考古发现印证了这片土地曾是先民繁衍生息的沃土。春秋战国时,海安称“海阳”,属吴越之地,吴侯与卫侯曾会盟于此,留下“郧地会盟”的史话。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宁海县在此设立,成为海安建县之始;南朝宋泰始年间,“海安”之名首现,取“海疆永宁”之意,寄托了先民对安宁的向往。
明代名臣徐耀的故事更添人文厚度。这位出身贫寒的海安才子,以“公鸡不叫母鸡叫,海安街上中徐耀”的民间传说闻名,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其忠贞报国、为民请命的精神至今传颂。而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韩瓶”与宋代铁币熔块的出土,则将金戈铁马的豪情与百姓守护家园的坚韧凝固成永恒的历史符号。
海安的魅力,深植于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基因。作为国家级非遗的“海安花鼓”,自明嘉靖年间流传至今,以“颔首、摇肩、展臂、舒腕”的舞姿,再现了村姑渔妇织网劳作的柔美风情,更曾登上天安门广场国庆盛典的舞台,被誉为“东方芭蕾”。正月元宵的“九狮图”舞动如生,灯彩璀璨,“炸麻串”的火把映红夜空,古老习俗中升腾着农耕文明的烟火气。
这里亦是舌尖上的诗意之城。“红膏呛蟹”的鲜香、“海安筒子糕”的软糯、“里下河小方糕”的精致,凝聚着里下河地区的饮食智慧;而“桑果黄酒”“冰雪酒”的酿造技艺,则将自然馈赠化作杯盏间的醇厚。
海安坐拥百余公里黄金海岸线,东海之滨的“海口晓日”与石塘河畔的“白塔胜境”并称“海安八景”,朝阳初升时海天一色,白塔倒影如孤舟浮波,构成一幅天然水墨。千年古刹五龙寺梵音袅袅,清代翰林书院书声琅琅,人文与自然在此和谐共生。
如今的滨海新城,更将生态与现代化融为一体。沿海公路蜿蜒如带,串联起湿地公园与产业园区;李堡镇的田园综合体与老坝港的渔港风情,让游客既能感受渔舟唱晚的静谧,又能体验赶海拾贝的野趣。
作为2024年GDP千亿县中的佼佼者,海安不仅以制造业实力跻身“苏中第一方阵”,更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泛书房”从街角书店蜕变为文化综合体,魏建功纪念馆传承汉字简化与《新华字典》编纂的学术精神,金麟甲第非遗步行街则将运河文化与书院雅韵注入现代商业。
这里亦是创新热土:中骏世界城文旅集聚区、凤凰图书转运中心等26个重点项目,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而“火星实验室”的科技公益讲座与“书香+”模式的探索,彰显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火花。
海安,是青墩先民篝火映照的文明曙光,是徐耀笔下的忠义篇章,是花鼓艺人舞动的生命韵律,更是黄海波涛激荡的创新浪潮。历史与未来在此交汇,传统与现代在此共鸣。漫步海安,既可聆听韩瓶诉说抗金烽烟,亦能俯瞰滨海新城的天际线;既能品味千年非遗的匠心,又可触摸高质量发展的脉搏。这座“永不扬波”的江海之城,正以包容开放的姿态,邀世界共绘下一章传奇。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