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作为现代工业的筋骨,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2024年全球粗钢总产量有18.39亿吨,虽然比前一年微降0.9%,但各国之间的表现却是各不相同。
就拿中国、美国、印度三个国家来说,美国产量7950万吨,印度产量14960万吨,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钢铁产量常年稳居全球首位,具体产量是多少呢?美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其钢铁产量为何只有印度的二分之一?三个国家的钢铁产量差距又为何会如此悬殊?
美国2024年粗钢产量仅7950万吨,同比下降2.4%,在全球连前三都进不去,与其经济总量形成了鲜明反差,与其历史辉煌相比,产业缩水尤为明显。
回想20世纪初,美国钢铁产量曾占全球三分之二,卡内基、美国钢铁公司等名号响彻世界,而如今,粗钢年产量已经被中印日三国接连反超,而美国钢铁产业之所以如此没落,背后是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资源禀赋不足拖了后腿,美国本土铁矿石产量有限,仅能满足国内钢铁产业约20%的需求,再加上品位又低,平均含铁量只有33%,每年需要进口大量铁矿石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五大湖区的传统产区虽具运输优势,但近年来上游原料端疲软,发运量波动下降,原材料方面受限较为明显。
与此同时,美国钢铁生产结构已转向以电炉短流程为主,占比超60%,依赖废钢回收。这本是循环经济的体现,但过度依赖也导致产业抗风险能力下降,废钢价格波动大,出口又受限制,导致成本居高不下,顺着全球产业链,这一压力直接传导至钢厂。
政策干预也未能根本扭转颓势,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就对进口钢铁加征25%的关税,想用保护主义给本土企业“续命”,短期看,钢价是涨了,产能利用率也一度从75%升到80%,但由于高端钢材仍依赖进口,下游制造业成本飙升,反而导致超过14万个工作岗位流失。
历史总是相似的,美国钢铁业在二战后技术更新缓慢,平炉炼钢迟迟未换,而日欧早已普及氧气转炉。到1970年代,日本全员生产率反超美国43%,连铸技术普及率是美国的3倍。
当然,美国也不是没有亮点,电炉炼钢占比高,绿色转型有一定基础,如果能加大技术投入,说不定还能扳回一城。但现实是,企业更关注短期利润,政府又习惯用关税“保护”本土企业,致使这条路越走越窄。
保护主义能暂时止痛,却治不了根。那么正在崛起的印度又是如何实现产量快速追赶的呢?
近年来,印度钢铁产量增长势头迅猛,2024年粗钢产量高达1.496亿吨,同比增幅6.3%,多年保持高增长,稳居全球第二,这般蓬勃景象,与美国钢铁产业的颓势形成鲜明对照。
政府大力推动“印度制造”,修公路、建港口、搞城镇化,对钢铁的需求蹭蹭往上涨。
早在2017年,印度政府便颁布了《国家钢铁政策》,力求到2030年时,将粗钢产能提升至3亿吨,彰显其钢铁产业发展雄心。尽管目标仍未达成,但毋庸置疑,印度钢铁产业正处于迅猛发展态势,国际社会有目共睹。
虽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印度仍面临诸多问题,本土产能增长滞后于消费扩张,在高端钢材领域表现尤甚,该领域对进口依赖程度颇高,掣肘着其进一步发展。
中国、日本、韩国是其主要供应国,尤其是中国,凭借成本低、品种全的优势,2024年对印出口超过300万吨,占其总进口三成。
眼见局势不妙,印度本土企业心急如焚,纷纷吁请政府“护盘”,随后,印度针对部分钢铁制品开征12%的临时关税,妄图凭借政策壁垒抵御外来竞争的冲击。
这种保护措施,短期看能帮本土企业喘口气,但长期未必是好事。尽管印度钢铁业规模已有所拓展,但其技术与管理水平却未能同步提升,在高端钢材领域,该国依旧依赖进口,尚未实现自主供应的理想状态,比如电工钢、镀锌板等特种钢,本土产能不足,还得从中国买。
为何印度钢厂自家钢材都供应不足?技术与管理短板尽显,其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虽劳动力成本低廉,可全要素生产率却差强人意,导致难以满足自身需求。
印度自己也明白,光靠关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一边加税,一边考虑放宽中国投资限制,想借外力提升产业链,政策摇摆暴露了其产业竞争力不足的软肋。
不过,印度有个明显优势,那就是市场潜力大,人均钢消费仅百公斤左右,远低于中国,城镇化、基建空间广阔,但若不能突破技术和管理瓶颈,可能陷入“高增长低质量”的陷阱。
话又说回来,有压力才有动力,如果能把投资引导到技术升级上,印度完全有可能从“钢铁大国”变成“钢铁强国”。
中国钢铁产量堪称一骑绝尘,2024年粗钢产量达10.05亿吨,虽同比降1.7%,却仍占据全球总量半壁江山,稳坐全球钢铁行业绝对主力之位。
尤为关键的是,中国钢铁行业正悄然进行一场转型,摒弃对数量的一味追求,转而聚焦于质量的提升,过去,建筑业在钢材应用领域独占鳌头,如今制造业用钢比例显著攀升,已达50%。
在此进程中,产品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展现出行业发展的新态势,高端钢材如电工钢、汽车板、特种合金等,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填补全球市场缺口。
一方面,国家积极推进减量发展战略,淘汰落后产能,力促企业兼并重组,另一方面,钢铁企业主动谋变,加大研发投入,以适应新的产业格局与发展需求。
宝武集团推出轻量化钢材解决方案,河钢集团开发出2GPa超级抗氢脆钢……这些创新让中国钢铁在全球竞争中更具底气,就连印度加征关税,中国也能快速调整出口结构,转向高附加值产品,说明产业链韧性很强。
当然,中国钢铁产业也正面临着挑战,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美国、印度等国纷纷提高关税,中国钢铁的出口环境愈发严峻,前景不容乐观。
但中国的应对策略很清晰,一是开拓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中东,二是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海外投资本地化生产,绕过关税壁垒,三是绿色转型,发展氢冶金、低碳技术,应对碳关税。这些举措,让中国钢铁在“减量时代”依然保持活力。
而且中国钢铁的转型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升级,从世界工厂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这种角色转变,正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未来,全球钢铁业将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低碳、高端、智能化成为关键词。中国有望在绿色钢铁和材料解决方案上引领趋势,印度若能在技术和管理上突破,或成下一增长极,而美国若能重启技术革命,也未尝不能焕发第二春。
贸易保护不是长久计,开放合作、良性竞争才是正道,钢铁作为支撑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料,各国如果能在低碳技术、标准互认等方面加强协作,全球钢铁产业完全有可能实现共赢。
2024年世界粗钢产量同比增长0.9%——中国自然资源部2025-01-26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5/02/28
2024年全国材钢比达近10年最高——新浪财经2025-03-26 11:10
印度对华加税12%!中国钢铁出口骤降53%,高附加值产品成破局关键——现代物流报2025-04-25
2024年我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同比降1.7%(附各省粗钢产量)——中国冶金报社2025-01-20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