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交锋,美国为什么会自乱阵脚?除了稀土外,中国还有什么“核选项”来反制美国?
近日,有美媒消息指出,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就中国未能遵守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签署的贸易协议条款启动调查。它们准备在10月31号至12月1号期间公开征求意见,并在12月16号举行听证会以收集更多证词。之所以特朗普政府认为我国没有遵守之前的贸易协议条款,主要是因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里有一条内容是要求我国在两年内额外采购约20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制成品、能源和服务,以重新平衡美中贸易关系,其中农产品采购目标是在2020年至2021年间,需要采购价值800亿美元的农产品,但当时我国实际上只采购了590多亿美元。于是,特朗普政府就借此污蔑我国没有遵守协议,并准备就此事展开调查。

不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国之所以当时没有完成采购目标,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因为当时正值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期间,物流受阻严重,继而导致采购目标没有完成;其次是因为美国政府最先没有履行自身义务,反而持续对中国施加经济及其他领域压力,实施一系列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等措施,这严重扰乱了中美正常贸易与投资活动,导致我国没有完成采购目标。说到底,美国的问题才是最大的。现在特朗普又下令,想以“没有遵守协议”为由对我国进行所谓调查,这不就是在恶意甩锅、倒打一耙吗?我国对此肯定是不可能接受的。

让特朗普没想到的是,他这边下令对我国开展调查,还不到24小时,那边美国自己却先乱了阵脚。这又是怎么回事?有美媒就指出,在当前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之际,中国手上除了有稀土这一张“王牌”外,还有个“核选项”同样能够直击美国痛点,让中国在贸易战中获得不小的优势。由于不久前我国进一步收紧对稀土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一度让特朗普政府是急得跳脚,令其态度由最开始的扬言反制,转变为最后着急忙慌的寻求与我国对话合作。从这里就不难看出,我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对美国所造成的冲击力。现在美媒认为,我国手上还有一张堪称“核选项”的牌,其“威力”可能比稀土还要大。
那这“核选项”的牌到底是什么呢?根据美媒的介绍,这一“核选项”就是药品。按照美媒的说法,因为我国在药品供应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主导着对活性药物成分(API)的全球供应,而活性药物成分是商业药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另外,我国还牢牢的掌握着包括原材料、溶剂和试剂等在内的制造活性药物成分所需的“关键起始材料”。正因为如此,这就引起了一些美国官员的“担忧”,他们便开始了妄加猜测。
例如,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特别委员会”共和党主席穆勒纳尔就妄图给我国乱扣帽子,说什么“我国已经显示出有意将药品‘武器化’”,为此,美国需要构建韧性并确保药品供应链安全。另外,还有多名美国智库成员热炒这一点,一边强调“中国‘武器化’药品供应链并非不可能”,一边声称,这一“风险”可能会在中美贸易战中“迅速显现”。很明显,他们这就是在故意渲染我国将会很快动用“药品供应链”这张牌,以此来制造国际舆论恐慌,恶意引导国际舆论对我国的猜忌。

对此,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我国是绝不可能主动将贸易战延伸至医疗领域,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药品关乎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以人为本是我国最基本的政策理念,如果将其“武器化”,或是转化为地缘政治工具,这与我国的外交政策理念不符。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美国那边会先自乱阵脚,将一些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拿出来说呢?说白了,这就是美国政客在推己及人,“被迫害妄想症”犯了。
因为美国政府自己早就开始将药品“武器化”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政府曾对中国的医疗设备、电子产品等加征高达145%的关税,并且还对进口专利药征收100%关税。因为美国自己这么做了,所以也担心害怕中国也会这么做。说到底,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点,那就是特朗普政府手上已经没有什么牌可以打了,只能玩这种以己度人、恶意栽赃的把戏,这恰恰证明它们内心对这场中美贸易战的恐慌与不安。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