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整个储能及产业链上游锂电池,市场继续大涨。
顺着这个趋势,我们来挖掘一下锂电池的上游,碳酸锂。
首先,大家别被“锂价还在低位”影响了。

市场资金早已悄悄行动——碳酸锂期货价格悄然筑底,K线图上那根向上的小尾巴,正悄悄勾勒出一轮新周期的轮廓。
很多人说反转在2026年,但真正的爆发点,或许要等到2027年。
但是周期方向,本来就是预期,只有有涨价的预期,那么资金大概率会提前关注。
过去,碳酸锂的命运绑在新能源汽车的“金九银十”上——旺季涨、淡季跌,周而复始。
但现在碳酸锂的需求主角换人了:储能,成了最大变量。
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量突破170GWh,同比暴增68%!
这不是小修小补,而是结构性跃迁。
更惊人的是,10月单月中国储能电池产量达48.3GWh,环比再增15%,连续8个月刷新纪录。
叠加动力电池(10月产量132GWh)与消费电子(约18GWh),11月全口径电池排产预计达209GWh(SMM预测)。按1GWh需660吨碳酸锂测算,仅11月理论需求就高达13.79万吨。
而现实呢?
国内10月碳酸锂产量约8.2万吨(SMM)
进口量约2.7万吨(海关总署初步数据)
合计供应仅10.9万吨
企业端反馈更直观: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排产已至2026年Q1;
宜春某锂盐厂透露,其储能客户订单占比从年初20%跃升至45%,三季度碳酸锂销量环比增长28%;
赣锋锂业Q3净利润同比大增364%,雅化集团增长278%,盐湖股份增长114%——业绩拐点已然显现。

更关键的是,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一季度。
江西宜春一家锂盐厂透露,其储能客户占比从年初的20%猛增至如今的超40%,直接带动三季度销量环比增长近30%。
直接看三季报的数据:
赣锋锂业三季度净利润涨364%
雅化集团增长278%
盐湖股份也录得114%的同比增幅。
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而更大的需求还在路上——固态电池。
头部企业已明确:2026年将启动装车
这类电池对锂的需求量是传统电池的2倍以上。
一旦2027–2028年实现量产,碳酸锂的长期需求曲线,或将被彻底重绘。
当需求一路狂奔,供给却频频踩刹车。
今年8月,宁德时代在宜春的核心锂矿——枧下窝矿区,因采矿证到期被迫停产。
这块矿每月能产出7000–8000吨碳酸锂,占全国月需求的10%。
至今(11月初),仍未复产。
青海盐湖方面,冬季来临,气温骤降,蒸发效率大打折扣,季节性减产已成定局。
海外方面,智利、阿根廷的锂资源,正被欧美本土电池厂“截流”。
它们宁愿少赚点,也要把原料留在自家门口建厂。
结果?越来越少、越来越贵。
在这种背景下,谁手里有矿或许就掌握话语权。
当前碳酸锂库存约12.7万吨,看起来还能撑一个多月,似乎“很安全”?
别被数字迷惑了。
广期所仓单一个月内从4.2万吨暴跌至2.7万吨;
上游冶炼厂库存天数从18天砍到不到9天;
10月最后一周,单周去库3008吨,连续11周加速去化。

按11月13.79万吨的实际需求测算,如果供应维持11万吨,每月库存将减少2万吨——照此速度,库存周转天数很快会跌破25天,逼近产业链的安全警戒线。
现在的库存,很多在贸易商和期现套利者手里。
这种“隐形库存”看似充足,实则高度不稳定。
一旦供应出点风吹草动,下游可能立刻恐慌抢货。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节奏常常相似。
周期反转从来不是雨露均沾。真正能吃到红利的,可能有两类玩家:
盐湖提锂龙头:
当前盐湖提锂现金成本仅2.5–4.5万元/吨,在当前价格下毛利率超60%。
冬季减产反而可能强化其议价能力;
资源自给率高的矿企:
目前行业龙头手握优质矿山,需求增加,价格上行,利润弹性或许会放大。
当储能重塑需求、资源约束供给、库存逼近临界,一场属于锂的“价值重估”,或许已在路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笔者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