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小品之王”的名号,陈佩斯与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实至名归。
从1984年《吃面条》开始,他们就成了春晚舞台上的“顶梁柱”。
每年除夕夜,亿万观众守着电视就盼着这俩人出场。
不过这几年,陈佩斯的生活重心早就变了—— 他忙着当爷爷,甚至成了家里的“催生主力”。
如今,家里四个孙辈绕膝,单是每年孩子们的学费加起来就有7位数。
但老爷子一点不犯愁,还常说:
“我这辈子最得意的,就是‘催’来这四个宝贝!”
有人纳闷,离开舞台这么久,陈佩斯哪来这么厚实的家底?
说起来,陈佩斯这个名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当年大哥出生时,父亲陈强正好在布达佩斯访问,就给大儿子取名“布达”。
心里琢磨着,要是再有个老二,就叫“佩斯”。
于是,陈佩斯便有了这个带着“国际范儿”的名字。
1954年出生的他,头顶着“星二代”的光环,长大打小就知道“名气是把双刃剑”。
父亲陈强,是当年响当当的人物。
《白毛女》里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里的南霸天,都是老爷子演活的经典角色。
小时候的陈佩斯,看着父亲在舞台上发光发热,满心羡慕。
当演员的想法,也就此在他心底种下。
可没等这颗种子发芽,由于时代原因,他不得不跟随上山下乡的浪潮,前往内蒙古。
那段日子,对陈佩斯来说,像是段不属于自己的人生,却也是份难得的历练。
他在田埂上干活,在风沙里奔波,可心里那个当演员的梦,一直没灭。
不过那时候,比起当演员,更重要的是填饱肚子。
为了能有口饱饭吃,陈佩斯一心想进入剧团。
他四处奔波,报考多家文工团,而现实却一次次给他泼冷水,投出的简历杳无音信。
直到后来,陈佩斯考上八一制片厂,才算摸到演员这行的门槛。
而刚进厂里那会儿,他就落下个“大胃王”的名声。
后来陈佩斯总回忆,那时候一天3顿,顿顿都是5个大馒头就着白菜,天天如此。
而那部成名作《吃面条》,正是源于他的这段生活经历。
也是在八一厂,陈佩斯遇上了朱时茂。
一个浓眉大眼、一个小眼咪咪,两人站一块儿不用说话就透着喜感。
有次聊天,陈佩斯说起当年饿肚子的窘事,你一言我一语,碰撞出《吃面条》的创意火花。
这个节目在厂里试演时,就赢得阵阵掌声,让两人信心大增。
带着这份自信,陈佩斯和朱时茂带着节目去往春晚选拔现场。
果不其然,两人又是逗得大伙捧腹大笑。
可那时春晚还没有“小品”这个概念,节目差点被筛掉。
好在导演黄一鹤独具慧眼,力排众议,将这个节目留了下来。
事实证明,1984年春晚《吃面条》播出后,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名字传遍大街小巷。
《羊肉串》里操着“新疆口音”的小贩、《主角与配角》中争抢军装的“叛徒”、《警察与小偷》里笨拙伪装的盗贼……
此后数年,一系列经典角色,接连从他们的作品中走出。
尤其是陈佩斯,凭借精彩表演,稳稳坐实“小品之王”的名头。
那时候的他,可谓是家喻户晓,男女老少没有不认识的。
可谁也没料到,1998年演完《王爷与邮差》后,陈佩斯竟突然告别春晚。
当时,不少观众既觉得意外,又忍不住替那段黄金岁月惋惜。
这对黄金搭档,怎么说散就散了?
说起来,陈佩斯当年不再演小品,缘由复杂。
一来是和春晚的创作理念渐生分歧,他更坚持作品的纯粹性;
二来是为了小品的版权问题,他较过真、维过权,加上身患疾病,不得不住院治疗。
最终,陈佩斯索性隐退,把守了十几年的舞台,交给了更年轻的后辈们。
但离开春晚后,他也没有放弃创作,开始涉足话剧、电影领域。
2001年,陈佩斯携首部话剧《托儿》华丽转型,100多场演出座无虚席。
此后,《阳台》、《戏台》、《惊梦》等话剧接连问世,每一部都收获如潮好评。
到了2015年,陈佩斯更是自导自演《好大一个家》,再度赢得观众认可。
此时的他,生活顺遂,经济上早已无后顾之忧,本该享享清福。
可老话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陈佩斯心中又揣上了新牵挂—— 儿子陈大愚的小家庭。
儿子长大后事业有成,成为一名出色的话剧演员。
2014年,他与一位“海归”女孩结为连理,两人郎才女貌,十分般配。
可结婚好几年,家里没添丁,小两口不急,可身为老父亲的陈佩斯却急得团团转。
起初,他抹不开面子,只是旁敲侧击,暗示自己想抱孙子。
见这招效果不佳,又改了策略,陈佩斯开始对儿媳大夸特夸。
最终,儿媳生下一个可爱的孙女,爷爷抱着小孙女,乐得嘴都合不拢。
但他似乎还没“过瘾”,没多久,又开始在小两口耳边念叨:“孩子得有个伴儿啊!”
后来,儿媳再次怀孕生子;再往后,无需陈佩斯催促,儿媳又生下一对双胞胎。
如今,陈佩斯已经有了四个孙子孙女。
对于儿媳如此“给力”,接连生育,说到底还是陈佩斯这位公公当得让人踏实。
每个孩子出生后,不等小两口开口,他就主动把孩子接过去照顾;
上学要选学校,他跑前跑后考察;学费杂费更是二话不说,直接出钱。
在陈佩斯看来,要孙子孙女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发自内心喜爱孩子。
闲暇时,他陪着孙辈玩耍,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脸上也洋溢着满足。
他一生演过无数角色,但如今最引以为傲的“作品”,当属“爷爷”这个身份。
或许对陈佩斯而言,比起舞台上的掌声,家里的笑声,才是最暖的回响。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