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难经》曾言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形象道出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 —— 气负责温煦身体,血负责滋养脏腑。如今生活里,凌晨亮起的台灯、外卖盒里的速食、通勤路上的匆忙,都在不知不觉中消耗着我们的气血。不少人觉得偶尔的乏力、脸色差是小问题,忍忍就过,却没意识到这是身体在发出 “气血告急” 的信号。气血就像维系身体运转的 “养分传送带”,一旦供应不足,各个器官的 “工作效率” 会慢慢下降,时间久了还可能引发更多不适。其实只要留意身体的细微变化,及时调理,就能让气血重新变得充盈。

第一个容易被察觉的信号,是面色萎黄无华、唇甲泛白。中医里有 “有诸内必形诸外” 的说法,气血充足时,血液能顺畅滋养到面部肌肤,所以脸色会透着自然的红润,嘴唇是淡粉色,指甲也会有健康的光泽。可当气血不足时,“养分传送带” 供能不足,血液难以充分抵达体表,脸色就会慢慢变得萎黄,像蒙了一层灰,没有透亮感;嘴唇会从淡粉变成苍白,指甲也会失去光泽,按压后恢复血色的速度变慢。这可不是简单的 “肤色暗沉”,而是身体在提醒我们 “内部滋养不够了”。

第二个信号,是总觉得累、提不起精神。清代名医李中梓在《医宗必读》里说 “气血者,人之所以赖以生存者也”,气血就像身体的 “能量电池”,充足时不管工作还是做家务,都能有充沛的精力。但要是气血不足,“电池” 总处于亏电状态,哪怕前一晚睡够了 8 小时,第二天起来还是觉得没力气,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工作时也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这并非单纯的 “懒” 或 “压力大”,而是脏腑因为缺乏气血滋养,运转速度变慢,自然没办法支撑身体保持活力。

第三个信号,是睡眠浅、多梦易醒。中医认为 “心藏神,血养神”,只有气血充足,心神才能安稳地 “待” 在心里,我们才能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可一旦气血亏虚,心神失去了滋养,就容易变得 “不安分”,入睡时翻来覆去半天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也会频繁做梦,有时还会在半夜突然醒来,之后再难入睡。很多人会把这种情况归咎于 “压力大”,却没发现气血不足才是深层原因。长期睡不好又会进一步消耗气血,形成恶性循环,这时调理气血比单纯吃助眠食物更关键。

第四个信号,是手脚常年冰凉、怕冷。气血于体内循环,恰似“暖气管道”。它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送至周身各处,让温暖蔓延。特别是手脚这类末端部位,也能在这循环中被赋予恰到好处的温热。可要是气血不足,“暖气供应” 跟不上,循环速度变慢,手脚就会常年处于冰凉状态,哪怕在夏天,摸着手脚也没有温度,到了秋冬季节,更是要裹得严严实实才觉得暖和。这不是简单的 “体质寒”,而是气血没办法顺畅抵达四肢末端,导致热量供应不足。如果同时伴有手脚发麻、握东西时力气变小的情况,就更要重视气血的调理了。

气血不足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调理也需要耐心,不用盲目买补品、吃补药。平时可以试着每天早睡半小时,让身体有足够时间养气血;吃饭时多搭配一些红枣、桂圆、菠菜等温和的食物,给身体补充 “造血原料”;每天抽 10 分钟散散步、做做八段锦,促进气血循环。身体的健康需要慢慢呵护,只要及时捕捉这些小信号,用温和的方式调理,就能让气血逐渐充盈,身体也会越来越有活力。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