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两周时间里,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磅政策接连出台。
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这是继7月底我国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育儿补贴后,在10天内,国家再次出台“投资于人”的重大政策。
“可以说,这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7日的国新办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盼、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政策体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惠及1200万人
根据《意见》,免保育教育费标准为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高出免除水平的部分,幼儿园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在园儿童家庭收取。
郭婷婷举例,如果某个民办园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是每个月每人800元,所在地同类型的公办园收费标准是500元,这个政策实施之后,在公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就不用再交了,500元全部免除。在民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也是相应按照500元的标准免除,只要交差额部分,也就是300元。
她指出,为了充分体现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这次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既包括公办幼儿园,也包括民办幼儿园;既包括城市幼儿园,也包括乡村幼儿园,让所有在园就读的大班儿童都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左右。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也在上述会议上透露,现在距离秋季开学不到一个月,财政部已经足额安排了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根据《意见》,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对幼儿园予以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照80%、60%、50%的比例分担。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相关资金,落实省域内幼儿园免保育教育费的财政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确保不因为实施免费而影响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财政支出增加200亿元
郭婷婷表示,保育教育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的比重比较高,免除费用后,家庭的教育支出将有效降低。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是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教育领域最关键的是要把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充足、及时地落实好。像之前有一些普惠幼儿园,各个地方虽然制定了补贴标准,但有的地方财政拖了好几年资金都没有给到位,导致幼儿园不得不关闭。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再次发生,建议免费学前教育经费发放直接发给家庭,只要孩子上的是合格的幼儿园,都应该把钱发给他。这样经费来源更有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助于缓解教师的工资压力,并解决幼儿园的部分经费开支问题。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意见》专门提到,要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地方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加强日常监控,强化资金保障和使用管理,及时足额拨付资金,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严禁拖欠教师工资。
储朝晖认为,鉴于目前学前教育总体经费不足的事实,应该开放民办幼儿园的办学空间,使其在幼儿教育当中承担更大的责任。“过去有一个误解,只以学位数来计算,但实际上教育的衡量指标有多样性、选择性,也要考虑质量和均衡。随着人口的减少,虽然学位数减少了,但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实际上是增加了。”他指出,过去有些地方政府采取较为极端的做法,就是简单地关闭民办幼儿园,认为公办幼儿园学位数已经够了,减少民办幼儿园资源也满足需求,甚至会采取一些刚性的手段来关闭民办园,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可持续,也不能形成良性生态的。
积极生育政策迎来新落子
连续两周时间里,从育儿补贴到免费学前教育,我国明显加大了生育支持政策上的发力。“近期,国家连续推出了包括育儿补贴、免保育教育费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不断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可以说是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不断完善,生动地反映出国家根据人口发展变化形势持续精准施策,这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郭婷婷表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为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近年来国家从生育、养育、教育、医疗、住房等多个方面,实施了多项生育支持措施,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当然,人口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相关政策措施的作用还需要密切跟踪、持续关注。
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近年来,我国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进一步明确,要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
储朝晖表示,免费学前教育是积极生育政策的一个体现,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市场的消费能力增长创造一些条件。当前中国社会需求层级差异较大,高需求的人群消费欲望有所降低,而这一政策对低消费人群的刺激作用相对更为明显。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更新时间:2025-08-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