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那个假传“圣旨”,将毛主席开除党籍的周鲁,后来怎样了

毛主席的革命生涯中,曾屡次遭受过不公正待遇,1928年时,他还一度被“开除党籍”,成了“党外人士”。

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一旦被开除党籍,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结束,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事后查明,其实是有人假传了“圣旨”。


一、年轻的特派员

这个假传“圣旨”的人,名叫周鲁。

当时的周鲁很年轻,还不到三十岁,但头衔却不少,不仅担任湘南特委军事部长,还兼任湖南省委特派员。

正因如此,在他来井冈山时,是代表着湘南特委、湖南省委来的,换句话说,是代表上级组织来的。

而这个身份,就为之后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当时的毛主席,刚刚带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不久,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也刚刚起头,虽说面临着不少困难,但群众基础还是相当不错的,革命形势更是如火如荼,总之就是,整体都处在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中。

所以,包括毛主席在内,大家干劲十足,都想着赶紧把红色政权建立起来,然后大展身手。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哪怕是再强大的敌人也不足为惧,尤其是在不久前,毛主席带领大家化险为夷后,大家更是信心十足。

而说起不久前的化险为夷,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如果没有毛主席,队伍早就散了。

当时的情况是,毛主席带着队伍抵达宁冈茅坪一带,原计划是在沿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补充给养。

结果在1927年的10月22日,也就是毛主席带着队伍走到遂川以西的大汾镇时,遭遇到了极为惊险的情况。

遂川县当地,有一个恶名远扬的反动武装头目,此人名为萧家壁,时任遂川县靖卫团团总,由于手里掌握着一支武装力量,因此在当地无恶不作,手段也极为狠辣,人送外号“萧屠夫”。

而在得知工农革命军进入遂川县后,这个萧家璧就扬言,如果工农革命军不主动离开遂川,那么就拔刀相见。

随后,萧家璧根据探子回报,确定了工农革命军正在大汾镇,利用夜色掩护,带了三四百个人突然发起了袭击。

由于事发突然,尽管大家奋力抵抗,但还是被打散,到了最后,毛主席身边只剩下30多个人。

不仅人只剩下三十多个,炊事担子也丢了,因此,此时刚刚脱险的大家,不单是又累又饿,更重要的是,都十分泄气,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正是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站了出来。


他走到大家中间,用十分标准的军姿站好,精神抖擞的朗声说到,“现在大家来站队,我站头一名,请曾连长(曾士峨,1931年牺牲)喊口令!”。

这句话,令在场的人备受感染,大家也都学着毛主席的样子,纷纷站到了队伍中,而士气,也在这一刻得到了恢复。

正是这件事,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让上了井冈山的干部和战士们都觉得,只要跟着毛主席,那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此之后,大家在开辟和建设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每当遇到挫折,都会把这件事拿出来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

但就在大家觉得再大的困难都不足为惧之际,那个名叫周鲁的特派员,却带来了一个如同“晴天霹雳”的消息。

周鲁上井冈山之后,可能是年轻气盛,也可能是代表着湖南省委和湘南特务,因此在气势上就十分“高高在上”,说话也颇有些“盛气凌人”的味道,尤其是在谈到具体工作时,总是一副“井冈山这样不行那也不行”的做派。

而对此,井冈山的干部和战士自然是颇有微词,但毛主席这边,倒是没有过多介意。

在“点评”了井冈山的相关工作多有“不足”后,周鲁随后召开了一次会议,而在会议上,他宣布了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呢?“开除”毛主席的党籍。

二、“成了党外人士”

周鲁在会议上传达的,是1927年中央临时政治局的扩大会议精神,当年11月,因为毛主席提出的暂不攻打长沙,而是向农村进军、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提议,被组织上认为“不遵指示”,因此,临时政治局就在11月的扩大会议上,做出了一个决定。

具体决定是,撤销毛主席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职务。

这个决定,用今天的眼光去看自然是错误的,而中国革命的发展也已经验证了毛主席的提议是正确的。

但在当时,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组织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正因如此,周鲁这个特派员,才带着这个决定上了井冈山。

而他在会议上传达组织上的这个决定时,却出现了一个严重问题。

组织上的决定,是对毛主席会“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职务”,但到了周鲁嘴里,却变成了“开除党籍”。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是党的一大代表,更是我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从接触马克思主义开始,毛主席就立志一生致力于我党的革命事业。

结果,一个年轻的特派员却告诉他,他被开除党籍了。

这个决定,不管是对井冈山的干部和战士们来说,还是对毛主席本人来讲,都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打击。

正因如此,这件事让毛主席在多年后仍印象深刻,1956年,也就是时隔28年后,毛主席就回忆此事说,“开除了我的党籍,党代表当不成了,因为不是党员,连党组织生活也不能过,成了一个红军队伍里的“党外民主人士”。

除了宣布“开除”毛主席的党籍外,周鲁当时还传达了湘南特委的一个决定,那就是取消以毛主席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改组为不管地方只能管军事的师党委(工农革命军第1师),由何挺颖任书记。

那么,毛主席当时被安排的职务是什么呢?答案是1师师长。


就这样,随着周鲁这个特派员的传达,毛主席被“开除”了党籍,而对于组织上的这个“决定”,要说心里没情绪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不仅有,并且还很大。

但是,尽管有很大情绪,但毛主席还是坚决执行了这一“决定”。

不仅如此,在周鲁命令毛主席带着部队下山前去支援湘南暴动时,毛主席和何挺颖也展现出了极强的党性,选择服从命令,带着部队离开了井冈山。

可以想象的是,当时在队伍里,肯定存在不少对组织上这个“决定”不理解的干部和战士,而想必毛主席也为此做了不少大家的工作,比如要求大家“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等。

要知道,其实最委屈的,是毛主席自己。

但委屈归委屈,毛主席始终没有放弃该做的工作,更没有不服从命令,有这样的模范,队伍自然也更加团结。

而在下山后不久,毛主席在偶然的机会下,才知道周鲁是“假传圣旨”。

三、周鲁的结局

之所以会发现,从某种程度来讲,还是毛主席的英明决定带来的结果。

当时周鲁的命令,是要求毛主席、何挺颖带着1师前去支援湘南暴动,而在离开井冈山之后,毛主席就通过多个渠道了解到,由于敌人大量增兵,加上湘南特委的盲动主义,导致起义军处境极为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就敏锐的意识到,如果此时把部队带到湘南,无疑会遭受巨大损失。

因此,毛主席就临时决定,部队先在酃县暂作停留,一方面是发动群众,另一方面则是整训部队,并利用这个时机,把湘东与赣西南连成一片,为下一步工作打基础。

做出决定后,部队就在酃县驻防,在这期间,毛主席翻阅文件时就发现,组织上只是撤销了他的候补委员资格,并没有说要开除党籍。

经过确认,真相由此大白,是周鲁传达的问题。

而问题就在这里,周鲁为何会传达开除党籍的决定呢?实际上,这也不能完全怪周鲁,一方面,当时的局势十分恶劣,到处都是白色恐怖,而从宁冈到井冈山,周鲁就必须经过白区,这么一来,根本就没办法携带文件资料。

不能带文件,那就只能凭脑子记,然后到地方后凭记忆口头传达。

这种做法,也是当时在极为恶劣的局势下的通行做法,但也正因如此,自然就有可能会出现记忆偏差、传达错误等情况,加上当时通讯也成问题,自然就导致了毛主席被“开除党籍”的情况出现。

而在酃县,是因为能看到中央文件,这才澄清了误会。

所以这件事,周鲁是负一定责任的,但也不能全怪他,毛主席后来的回忆,也更多的是对此事发生后的震惊与不解,并没有觉得是周鲁的问题。

而在澄清误会后不久,重新掌管部队的毛主席,决定把队伍带回井冈山,但周鲁却不愿随行,随后,他与湖南特委的一部分人,转移到了安仁、耒阳交界一带,结果在这里,遭到了敌人伏击,周鲁则当场中弹。

眼见逃生无望,周鲁高呼“革命万岁”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历史   党籍   圣旨   井冈山   特委   特派员   遂川县   湖南   队伍   部队   革命军   传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