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向来充斥着各种血腥与暴力,只是野心家们对此却乐此不疲,为了掌控最高权力,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在中国封建帝制时期的权力更迭中,就无数次上演了为争夺权力而出现的荒唐,只是这种荒唐充斥着世界每个角落,尤其是在苏俄(联)短暂的历史上,更是比比皆是。
1924年1月21日,列宁在戈尔基村因中风逝世,享年54岁。
随着列宁的逝世,俄(联)共高层主要领袖开启了争夺最高权力的大战,在无数次的纵横捭阖中,各种大戏争相登场,令人眼花缭乱。
只是让列宁想不得到是,最终接他班的人,会是他生前极力反对的斯大林。
这里就要着重说一下,斯大林虽然一直以列宁的继承人自居,可实际上在列宁晚年,两人的关系几乎水火不容。
当列宁在重病中得知斯大林竟然辱骂他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后,直接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绝交信,逼迫他道歉。
斯大林迫于列宁的影响力,只得向列宁的妻子道歉,只是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斯大林的道歉而缓和。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为了争夺最高权力,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招式,最终在1929年年底,将所有的政治对手全部踩在脚下,登上了苏联权力的巅峰。
在前面一系列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讲述了斯大林是如何扳倒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俄(苏)共的主要领袖的。
如果对前期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可以在结尾直达相关文章,读完之后,就会对斯大林前期的政治活动有所了解。
为了将这些人彻底踩在脚下,斯大林拉拢了党内头号思想家布哈林,利用他手中的笔,击垮了托季联盟,将“新反对派”踩在了脚下。
1927年底,斯大林将左派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人开除出党后,他与布哈林为首的右派之间的矛盾则又开始突显。
斯大林连托季联盟那么有影响力的组合都不畏惧,又怎么会顾及布哈林的拥立之功?
既然有了矛盾,那就得解决矛盾,当然斯大林可不会做任何让步,毕竟此时的他已经今非昔比,他已经无限接近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要找一个人的麻烦很容易,要对付一个政治对手,无论如何都不会缺少契机。
1928年初,苏联爆发了影响颇大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便以此为契机,轰轰烈烈地开展针对布哈林的“反右倾”的斗争。
斯大林口中的右倾,其代表人物正是帮助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作出贡献的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等人,当然右不右并不好定义,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斯大林将粮食危机一股脑扣在了布哈林等人的头上,可是他却发现,自己反右倾运动遇到了阻碍,因为他的一些主张,无法得到多数党代表的支持。
在1928年7月召开的中央全会,其中就通过了很多包含布哈林提出的主张。
斯大林意识到事态并没有完全掌控在他的手中,便采取不声不响的党内斗争的形式,形成自己的绝对多数。
当然,这一点斯大林自从列宁去世后就开始做了,频繁召开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会,其实都是为了形成斯大林的多数。
斯大林通过长期的努力,把自己人陆续安排进中央委员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在联席会议召开表决时,斯大林往往能多数通过自己所需要的决议。
1929年4月,苏共召开联席全会,在斯大林的授意下,会议通过了解除布哈林《真理报》主编和共产国际政治书记处书记和解除托姆斯基的全苏工会理事会主席的职务。
按照惯例,这些缺口的职务都会被斯大林替换上自己的人,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靠着这种操作,斯大林直接改变了最高领导机关的成分,在苏共十六大之后的政治局成员中,反对派成员仅仅只剩下了李可夫一人。
到了1929年年底,李可夫被解除政治局委员的职务,至此整个政治局完全变成了斯大林个人的政治局,清一色的斯大林中央就此确立,斯大林登上了苏联权力的巅峰。
有了自己的基干队伍和群众支持,斯大林的权力再也无人能够遏制,而他剩下的工作,就是通过公开和秘密途径消灭列宁时期的近卫军,消灭苏联民众对开国功臣的记忆……
一场血腥的屠杀和近乎疯狂的崇拜就此在苏联的角角落落拉开序幕。
参考资料:《苏联史丛书》、《斯大林全集》、《斯大林伪造的政治局》等。
(图网,侵删)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