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打工妹:逆袭成百亿富婆,赚了1800亿,大方分哥哥900亿

一个只有初中学历、出身普通农村的女人,如何在不到二十年间,亲手缔造一个市值超千亿、甚至挑战昔日巨头的商业帝国?

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她是王来春,她的故事就发生在广东汕头的一个小村庄。

不安分的灵魂,点燃走出乡村的火种

1967年,粤东汕头槐泽村,王来春在家排行最小,父亲是老实农民,深知土地里刨食的辛苦,总盼孩子们能读书出头。

可偏偏,兄妹三个都不是读书的料,两个哥哥早早撂下锄头南下深圳,做零工糊口。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闯荡深圳的哥哥们带回大城市的消息,像火种一样点燃了王来春不安分的心。

她不愿意像村里其他女孩一样,早早嫁人生子,一辈子围着锅台转。

她大胆提出也要去深圳闯,这个想法在父亲那里炸了锅,在他眼里,外面的世界对年轻女孩风险太多,充满了未知。

一场父女间的拉锯战由此展开,据说她为了坚持,甚至不惜以绝食抗议。

最终,拗不过女儿的决心,在家人的苦劝与理解下,父亲选择了放手,年轻的王来春揣着走出乡村的朴素梦想,踏上了深圳这片陌生的土地。

初到深圳的日子,她也曾和哥哥们一样,靠做零散的体力活糊口,但她很快就清醒地意识到,这种零打碎敲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学一门傍身的扎实技能。

1988年,转机出现了,郭台铭在深圳设立了富士康在大陆的第一家工厂,急需大量女工。

王来春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了首批入职的150名女工之一,她的人生轨迹,从此与这家日后的代工巨头,以及其传奇缔造者郭台铭,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

富士康熔炉:淬炼出非凡的她

富士康以效率和严苛闻名,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强度和纪律严明的管理,早期的工厂条件颇为艰苦,大通铺的宿舍夏天热得像蒸笼,闷得人喘不过气,空气中混杂着汗味。

电力供应不稳定,时常在半夜,睡得正沉的工人们会被突然叫醒,赶往冰冷的工位加班,洗澡都得排长队,环境简陋得可怜。

和她一同进厂的很多女工,都受不了这种高压和枯燥,选择了放弃,没多久就离开了。

只有王来春,像一颗铆足了劲的螺丝钉,硬生生地咬牙坚持了下来,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是自己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再苦再累也要挺过去。

彼时的郭台铭,是一个充满魄力的领导者,以严于律己和身先士卒著称,他经常扎在车间,和工人一起干活,甚至为了赶订单连续多日不眠不休。

他演讲培训时那句掷地有声的“没有人是天生的穷命”,如同一道闪电,深深击中了王来春的心。

这句话瞬间在她心中激发起一股强大的力量:要靠自己的双手,彻底改写命运。

她把郭台铭当成榜样,他的一言一行都成了她默默学习的金科玉律,内化为她不断努力的无限动力,她从不曾虚度一天光阴,每天最早来到车间,最晚离开。

车间之外的时间,她不是在学习技术就是在琢磨管理,从一个普通的流水线操作员,她铆足了劲,一步步向上攀爬。

凭借着这份超乎常人的拼劲和出色的工作表现,王来春逐步得到了认可。

从小组长,一步步做到了课长,也就是部门主管,这在当时的大陆员工中,几乎是难以企及的管理高位了。

她在富士康待了十年出头,对工厂的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管理流程都做到了如指掌。

辞别导师,用温情打造自己的制造王国

在富士康安稳度过了十年光景后,王来春敏锐地嗅到了一个更大的风口,中国代工产业即将迎来大爆发的黄金时代。

虽然已经做到了令人羡慕的课长职务,但她心中那头创业的猛兽正在熊熊燃烧,她渴望像郭台铭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代工王国。

1999年,她做出了一个在外人看来极为冒险的决定:辞去这份百里挑一的好工作,下海单干。

她的决定得到了郭台铭的赞许,他看到了王来春身上那种不甘平庸、勇于开拓的闯劲,这和年轻时的他特别相似。

郭台铭甚至表现出了化敌为友的格局,表示未来有机会或许可以合作。

然而,创业的念头在家中再次引发了轩然大波,特别是父亲,深知生意场的巨大风险,激烈反对,关键时刻,是她的二哥王来胜坚定地站在了她这一边。

二哥不仅无条件表达了支持,甚至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这份信任和情义让王来春深受感动,她当即承诺:将来万一赚到钱,一定和二哥对半分。

就这样,王来春和王来胜兄妹二人,怀揣着朴素的梦想和全部身家,一同创立了“全胜”代工厂,公司最初的业务,就是生产电子连接线等一些小零件的加工。

得益于富士康的实战经验,王来春在工厂管理上显得游刃有余,她聪明地借鉴了富士康的优势,比如在人员招聘和晋升机制上力求严谨高效,这是保证员工队伍素质和稳定的基石。

但同时,她也吸取了富士康高压管理的教训,她更注重在工厂里营造一种“家”一样的企业氛围,关心员工的工作体验和基本权益。

厂里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名工人生病倒在车间里,王来春二话不说,亲自背起这名工人就往医院冲,这份真诚和体贴,让工人们都觉得她像大姐一样亲切可信。

创业初期,她深知自己没法与富士康这样的庞然大物正面竞争大订单,她聪明地转而承接那些小公司的零散订单,一点点积攒客户和口碑。

当时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公司倒闭,她抓住了机会,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香港立讯电子公司。

“全胜”也因此更名为“立讯精密”,靠着积少成多和适时出手收购,立讯精密的规模和资本实力一步步壮大起来,为未来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牵手巨头:在借势中谋独立

真正让立讯精密展翅高飞的,是2002年的一个绝佳时机,随着个人电脑、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进入爆发式增长,富士康的订单量随之暴增,却因为自身产能跟不上而面临巨大的出货压力。

王来春捕捉到这个信号,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蕴藏的机会,她主动与富士康展开合作,接收了富士康当时消化不下的代工订单。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高效灵活的服务,立讯精密逐渐赢得了郭台铭的认可和信任。

两家公司的关系越走越近,双方合作日益加深,在最高峰时,立讯精密的工厂甚至总是紧挨着富士康的厂房而建,外部许多人一度认为,立讯精密就是富士康的一家子公司。

在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下,立讯精密的很大一部分利润确实依赖于来自富士康的订单。

背靠富士康这棵大树固然好乘凉,订单有了保障,公司得以迅速发展,但王来春异常清醒,她深知这种过度依赖存在巨大风险。

她心中渴望让立讯精密能够成长为自己的参天大树,而不是永远依附于人。

2010年9月,立讯精密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为公司带来了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宝贵资金,王来春开始着手解决对富士康的过度依赖问题,寻求新的增长点。

她一方面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投入大量资源,凭着自己开发的台式机连接线等产品,敲开了联想等重要大客户的大门,获取了非富士康的订单。

另一方面,她再次灵活运用收购策略,加速扩张公司业务范围和客户基础。

收购昆山联滔电子,是立讯精密发展历程中极为关键的一步。

这次收购让立讯成功打入了更大的舞台,全球科技巨头苹果公司的供应链,尽管最初只是为苹果生产一些相对简单的产品,比如手机上的屏幕保护膜边角料。

但王来春的志向远不止于此。

为了拿到更多、更高端的苹果订单,她大刀阔斧地推动公司进行产业升级,不惜血本引进全球顶尖的技术专家和行业顾问,斥巨资购买一流的生产设备。

据说为了满足苹果对一个圆形贴膜无气泡的要求,她的团队硬是做了多达23次实验,反复优化工艺。

正是靠着这种对极致工艺和质量永不妥协的死磕精神,立讯精密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逐步拿下了苹果平板、电脑等产品的内部连接线、电源线等核心零部件订单。

问鼎代工女皇,却面临新的考题

而真正让立讯精密在苹果供应链中一战成名,是其在AirPods代工领域的突破,苹果推出无线耳机AirPods后大受欢迎,销量爆炸,但当时的代工厂在生产良品率上遭遇了瓶颈。

王来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她带领团队投入研发,创新性地提出了自动化的生产解决方案,硬是将耳机的良品率提升到了近乎完美的水平。

立讯精密也因此成功地从竞争对手手中抢下了AirPods的部分甚至全部订单,奠定了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地位。

一个曾经的普通车间女工,是如何做到让全球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如此青睐并委以重任的呢?

2017年12月,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亲自到访立讯精密的昆明工厂。

库克亲眼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车间环境、训练有素的工人、以及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他对立讯精密的制造能力留下了深刻印象,毫不吝啬地盛赞立讯精密是“一流的工厂”。

这次重量级的访问,进一步巩固了立讯精密在苹果核心供应链中的稳固地位。

更大的震撼在2020年7月,尽管全球经济因疫情笼罩在阴影之下,立讯精密却逆势而行,以33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成功收购了台湾纬创集团在大陆的iPhone制造业务。

此举意义非凡,意味着立讯精密正式杀入了iPhone整机代工这一曾被富士康一家独大的核心腹地。

有传言称,郭台铭得知这一消息后勃然大怒,并成立了专门小组研究应对策略,尽管富士康后来否认了这一说法。

但无疑,那位曾经的流水线打工妹,如今已站在了能与曾经的“师傅”郭台铭同台竞技,甚至发出挑战的重量级。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她曾是一个普通打工妹,如今她和她的公司,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那位教她做代工的“师傅”。

搭上了苹果这条巨大且利润丰厚的轮船后,立讯精密在资本市场上受到热烈追捧,市值一路狂飙,一度突破4000亿人民币(也有数据称2021年市值3290亿)。

王来春个人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在财富榜上排名快速跃升,甚至一度达到1800亿,财富值超过了她的老东家郭台铭!她也信守了当初对二哥的承诺,将股权和财富与他对半分。

2021年,立讯精密在营收规模和行业影响力上正式超越了富士康,成为苹果公司的顶级核心供应商之一,王来春本人也由此荣登了2021年度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的榜首。

王来春的成功,是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个人不懈奋斗、精准抓住时代机遇和卓越执行力的一个浓缩的缩影。

然而,正如任何登上巅峰的企业家一样,站在产业的顶端,新的挑战和风险也如影随形。

严重依赖苹果这一个超级大客户,使得立讯精密在议价权上相对缺乏话语权,一旦苹果公司基于各种原因调整供应链,对立讯精密来说,风险巨大。

此前,“果链”曾经的宠儿欧菲光因被踢出苹果供应链而遭受重创的案例,至今仍是业内深刻的警示。

资本市场也清醒地看到了这种过度依赖单一巨头客户的风险,2021年,立讯精密的股价一度遭遇腰斩,市值大幅蒸发,这“甜蜜的枷锁”,让立讯精密和王来春感到压力。

王来春曾经说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这句话支撑她从一名普通的流水线女工,一路逆袭成为如今掌舵千亿帝国的商业女皇。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可在企业未来的战略布局层面,如何逐渐摆脱对苹果的这种深度依赖,似乎成为了她和立讯精密商业下半场需要解决的最大、也是最棘手的考题。

她已开始将目光投向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全新的产业领域,试图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以此来分散风险,寻求更广阔的未来。

信息来源:《中国财富网》

一个真正强大、能抵御风浪的企业,其安身立命的根本终究是自主的核心技术,这或许是这位“代工女王”在未来的商业征途上,需要面对的更为深刻的命题。

王来春和她的立讯精密,究竟将走向何方,尚无最终定论,但她的故事,无疑已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段充满传奇色彩、足以激励人心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财经   打工妹   富婆   大方   哥哥   精密   苹果公司   代工   苹果   订单   深圳   工厂   女工   巨头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