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米开始造车,就始终被我们大众紧紧关注,万幸的是,之后的小米确实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惊喜。
众多先进的科技,以及物美价廉的情况也都出现在我们的眼中。毫不夸张的说,在某段时间内,小米就是流量的代名词。
只是谁能想到,就在最近小米居然爆出了件大事,随着这个消息被曝,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出现在大家面前。
9 月 19 号这天,汽车圈炸了个不大不小的雷,小米要召回 116887 辆 SU7 标准版,生产日期从 2024 年 2 月到 2025 年 8 月,几乎把这大半年的标准版产量包圆了。
要知道小米 SU7 上市到现在,累计交付也就 20 万辆左右,等于一半多的车要返场,网友说 “这差不多是一年多的总交付量”,这话真没夸张。
召回的原因也挺扎心,直指小米一直吹的智能核心,L2 高速领航辅助驾驶。
官方说法是 “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说白了就是遇到少见但危险的情况,这套系统可能 “反应不过来”,要是司机没及时接手,撞车风险就上去了。
那到底啥是 “极端特殊场景”?可不是平时跟车、保持车道这种常规操作,全是些 “小概率但要命” 的事儿。
业内工程师透的底,加上媒体报道的情况,随便举几个例子都让人冒冷汗:绿化带里突然窜出来的三轮车、前面货车毫无征兆就侧翻、施工路段锥桶摆得乱七八糟、暴雨天行人突然冲出来,甚至逆光的时候,白色货车跟背景糊成一团,系统根本分不清。
问题出在哪儿?小米 SU7 标准版没装激光雷达,就靠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干活。
遇到这些复杂情况,系统倒是能在 0.3 秒内认出障碍物,但要触发刹车,决策模块得等 0.8 秒。
可咱们人类司机平均反应时间也就 0.6 秒,这 0.2 秒的差距,在高速上以 120 公里 / 小时跑的时候,就意味着车子得多冲出去 6.7 米,差不多两个车位的距离,这距离有时候就是生和死的区别。
说难听点,这套系统常规路况能考 90 分,一碰到 “超纲题” 就抓瞎。而且这事儿真不是小米一家的问题,整个行业都在栽跟头。
就这个月,美国的 Rivian 刚召回 2 万多辆 R1T 和 R1S,理由是 “免提高速公路辅助” 功能认不出前方车辆;再往前数,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些名气大的,都因为辅助驾驶类似的毛病召回过。
这说明现在的 L2 级辅助驾驶,压根就没咱们想的那么靠谱,它就是个 “辅助”,全程得靠司机盯着,随时准备接手。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章弘也说了大实话:L2 本质就是辅助功能,碰到极端场景就有边界,现在的技术根本没法完全替了人类司机。
往深了想,这事儿还暴露了不少行业潜规则。比如车企为了赶进度,测试环节可能会 “偷懒”。
小米当初喊着 “三年量产”,可它的测试里程跟传统车企动辄千万公里的路试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这么一来,有些问题在量产初期没发现,等车子到了用户手里,毛病就冒出来了。
还有个更关键的 “认知鸿沟”,车企吹得天花乱坠,用户实际理解的跟真实情况差太远。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现在新车里 L2 辅助驾驶的渗透率都超 65% 了,可真正高频用的人还不到 5%,93% 的车主因为怕系统出故障,开车的时候都得半接管着。
你想啊,要是真信了车企的宣传,觉得系统能 “全自动”,那得多危险?这次召回对小米的打击,短期看是实打实的。
消息一出来,股价直接跌了超 2%,品牌名声也受了影响,11 万车主里已经有人建群维权,甚至喊着要退车。
但往长远看,这可能也是小米从 “科技公司” 变成 “成熟车企” 的必经之路。
汽车这东西不是手机,不是看起来炫酷就行,得经得起实际路况的打磨,出了问题敢主动召回解决,总比捂着盖着强,也算负责任的态度。
要是你打算买车,或者想投资车企,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买车是用十年八年的事儿,别光看优惠多不多、配置酷不酷,得看车企靠不靠谱,测试做没做到位。
像小米这种有学习能力、能整合资源、用户基础也扎实的公司,长期价值或许还在,但普通消费者真不用急,等它的产品多跑几年,经过市场验证了再下手也不迟。
毕竟开车这事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成熟的产品,从来都得靠时间熬出来。
其实小米还是很优秀的,我们也确实要给这个新企业一些时间,以期待这个企业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未来我们也势必可以看到,小米汽车能够成为拥有更多拥趸的企业。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