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30 日,一则来自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帖引发广泛关注。消费者在投诉中表示,其在美团借钱的本金余额 13500 元,逾期金额 12900 元,尽管自身并未失联,却遭遇美团第三方外包催收人员的恶意骚扰:“催收人员多次联系我,还威胁我的父母施加压力,甚至扬言要曝光我的通讯录,诱导我进行线下还款。” 该消费者明确表示已准备部分还款,但坚持要求平台就违规催收行为赔偿损失。
这起投诉并非个例。数据显示,美团借钱自 2016 年涉足借贷业务以来,九年间累计投诉量已高达 313427 件。而值得关注的是,10 月 1 日助贷新规正式施行至今刚好 “满月”,在这 30 天内,美团借钱的投诉量仍高达 2.1 万余件,投诉焦点集中在高息、违规催收、侵犯隐私、骚扰无关人员等四大方面,与新规着重规范的内容形成鲜明反差。
助贷新规在催收规范方面有着明确要求:催收电话仅限每日 8 时 - 22 时,同一债务人每日通话不超过 3 次,且原则上不得联系紧急联系人及无关第三方,严禁威胁恐吓、泄露隐私等行为。但美团借钱的催收行为显然严重违反了这些规定。
多位投诉者反映,美团第三方催收人员在能够直接联系到借款人的情况下,仍擅自拨打其亲友、同事甚至单位电话,泄露借款信息并进行言语威胁。有消费者遭遇 “一天 20 个催收电话” 的轰炸,亲友收到快手私信骚扰,个人居住地址和家人工作单位被泄露;更有催收人员向患有心脏病的老人施压,导致其突发疾病住院。另一位消费者在与平台达成协商还款意向后,仍遭催收人员推翻约定,以 “不还款就曝光信息” 相威胁,其操作模式与信贷诈骗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从法律层面看,这些行为已构成多重违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多次发送恐吓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禁止未经同意泄露个人信息,违规者需承担赔偿责任;而《民法典》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更明确了催收机构的侵权责任。若催收行为涉及暴力威胁、敲诈勒索,还可能触犯刑法,面临刑事处罚。
此次助贷新规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遏制暴力催收乱象,通过 “违规催收零容忍” 机制、催收机构名单制管理等要求,倒逼平台规范贷后管理。新规实施后,行业普遍预期暴力催收投诉量将环比下降 50%-60%,但美团借钱的高投诉量显然与这一预期相悖。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团借钱的投诉中,“暴力催收” 占比高达 83.9%,在同类平台中位居前列。这一数据背后,暴露的是平台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监管缺位。按照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应对合作催收机构实行严格管理,一旦发现违规需立即终止合作并移交线索。但从消费者的持续投诉来看,美团显然未能建立有效的催收监督机制,任由第三方机构滥用职权,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此外,投诉中提及的 “高息” 问题,也与新规 “综合融资成本年化利率不得超过 24%”“费用单独列明” 的要求不符。部分消费者反映,平台通过拆分利息、担保费、服务费等方式抬高实际成本,与新规强调的 “息费透明度” 原则背道而驰。
最关键的是,当前金融市场对消费金融平台的投诉处理,早已明确 “高效响应、闭环解决” 的合规要求。2023 年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金融机构需在收到投诉后 15 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告知消费者,复杂案件也需在 30 日内给出进展;而助贷新规 “满月” 后,监管更强调 “投诉处理率需纳入平台合规评分”,直接与业务资质挂钩。
但美团借钱 10 万余件未解决投诉,显然与上述要求脱节。有行业合规专家指出,“超过 30% 的投诉未解决,已属于高风险范畴”—— 这不仅意味着消费者权益持续受损,更暴露平台在投诉处理机制上的严重漏洞:可能是未建立专门的投诉核查团队,依赖第三方催收公司 “自证清白”;也可能是内部流程混乱,投诉工单被积压、遗漏,甚至存在 “选择性解决”(仅处理证据充分、影响较大的投诉)的情况。
更关键的是,低解决率正在形成 “恶性循环”:消费者因投诉无果,转而通过媒体曝光、集体维权等方式扩大诉求,进一步损害平台信誉;而平台若仍不重视,未来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 “责令整改”“罚款” 甚至 “业务限制”,与金融市场 “合规优先” 的发展趋势完全相悖。
此外,要改善 10 万余件投诉悬而未决的现状,美团借钱需跳出 “仅靠客服回复” 的被动模式,从根本上完善投诉处理体系。首先,应建立独立的投诉核查部门,脱离催收团队管辖,确保对 “违规催收”“高息” 等问题的调查客观公正,同时定期向监管部门提交投诉处理进度报告,接受外部监督;其次,需优化投诉反馈流程,通过短信、APP 推送等方式,实时告知消费者投诉所处阶段(如 “已受理”“核查中”“解决方案已出具”),避免 “石沉大海”;最后,针对未解决的 10 万件历史投诉,应启动 “回溯整改”,逐一联系消费者重新核查,对确属平台违规的案例,及时落实赔偿、调整息费或停止催收,主动化解矛盾。
对于消费者而言,若投诉长期未获解决,也可通过 “多层级维权” 推动问题处理:除向平台持续跟进外,可同步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12378 热线、地方金融监管局提交书面投诉材料,附上通话录音、短信截图等证据;若涉及资金损失,还可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借助司法力量督促平台履行责任。
提示:此文章仅为监督使用,目的只为督促美团借钱快速解决投诉问题,不存在任何恶意行为。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