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屏幕焦虑!加沙妈妈的另类育儿,只求孩子活到上学日

27岁的迪安娜・沙姆斯正蹲在帐篷外生火,锅里的水刚冒热气,远处就传来隐约的爆炸声。

她下意识把身边的小女儿罗斯搂进怀里,另一只手按住大儿子的肩膀,这样的场景对她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

从2023年7月逃离家园开始,爆炸声、迁徙路、临时营地就成了她和孩子们生活的主旋律。

谁能想到,一年多前的她,还在为孩子的屏幕时间纠结,为糖分摄入焦虑。

甚至儿子生日蛋糕上的卡通形象,她都要反复琢磨半天。

那时候的她以为,做母亲最难的事,无非是失眠夜的安抚、挑食娃的喂养、日复一日的接送,还有永远收拾不完的房间和衣服。

如此看来,战前的那些烦恼,现在回想起来竟成了奢侈的回忆。

泥水里学走路的孩子战火中破碎的家园

加沙被称作“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监狱”,战前的迪安娜和丈夫跟公婆住在一起,两人拼命攒钱贷款买了房。

2023年初小女儿罗斯出生后,她还兴致勃勃地给孩子的房间刷了新墙壁。

本来想把小日子过得再精致些,可没等她实现更多规划,战争就打碎了这一切。

邻居家被炸的那天晚上,他们一家连夜逃出门。

车后座挤满了孩子和简单的行李,第一个晚上就在车里对付过去。

后来转进帐篷,可帐篷根本挡不住风沙和雨水。

罗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会了走路,脚下踩的不是柔软的爬行垫,而是泥泞的土地。

每次想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揪心,同龄孩子在干净的房间里学步,而罗斯的童年记忆,从一开始就刻满了战争的印记。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这场冲突让超过6.8万人失去了生命,其中大多是平民。

曾经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还被联合国调查认定为种族灭绝。

这些冰冷的表述背后,是无数个像迪安娜一样的家庭,他们的家园被摧毁,生活被打乱,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难题。

笔与镜头齐上阵加沙母亲的跨界发声

2025年初有过一段短暂的停火期,迪安娜一家赶紧回到家中,清理废墟,修补屋顶。

朋友见她总在念叨这段时间的经历,就建议她写下来。

本来想找笔记本电脑整理,可回家后发现电脑早被埋在了瓦砾下。

无奈之下,她只能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录。

就这样,《另一种母亲》慢慢成型。

这本书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她和其他加沙母亲的生存日记。

她写下在炮火中如何安抚孩子的恐惧,写下在烟雾与尖叫中怎样保持镇定。

她还为那些在避难所黑暗中分娩的女人落笔,为那些失去孩子却仍要坚强活下去的母亲记录。

很显然,这些文字承载的,是战争中女性最真实的苦难与坚韧。

除了写书,迪安娜还把生活片段拍成视频发在抖音上。

生火做饭、寻找奶粉和尿布、孩子们在沙地里玩耍的样子,都被她记录了下来。

有天晚上下大雨,她的帐篷被淹,看着浑身湿透的孩子,她几乎崩溃。

她本来很爱下雨的场景,可那一刻只剩下对孩子生病的担忧,于是拿起手机录下了那一切。

没成想这段视频在国外意外走红,评论区涌满了同情与鼓励。

也就是在那一刻,迪安娜意识到,自己可以替那些没有声音的母亲发声。

她的父亲是记者,记录似乎成了家族的天性。

如今这份天性,成了她传递苦难、寻求关注的重要方式。

刷社交媒体时,迪安娜常常会看到其他地区母亲的日常。

她们关心孩子的成绩、家教、学费,规划着孩子的大学之路。

而她的愿望却简单到让人心酸,只求自己的孩子能活到再次上学的那一天。

如此强烈的反差,让人不得不感叹和平的珍贵。

迪安娜的故事只是加沙无数母亲的一个缩影。

她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在战火中拼尽全力守护孩子。

她用手机写下的文字,用镜头记录的画面,打破了信息壁垒,让更多人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毫无疑问,这些个体的叙事远比冰冷的新闻数据更有冲击力。

它们让我们明白,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而对于加沙的母亲和孩子们来说,他们想要的从来不是同情,而是一份安稳的生活,一个没有炮火的未来。

希望国际社会能多些实际行动,让这些在苦难中挣扎的家庭,早日迎来真正的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育儿   焦虑   屏幕   另类   妈妈   孩子   罗斯   母亲   帐篷   联合国   苦难   爆炸声   炮火   晚上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