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清国铁路总公司建造京汉铁路,由比国公司助理,工成之日,朝廷特派太子少保前工部左侍郎盛宣怀,二品顶戴署理商部左丞唐绍仪,行告成典礼,谨鐫以志,时在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六日。”郑州二七纪念馆学术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庞倩华逐句解析百年铁桥的“碑文密码”,带领我们回到晚清近代化探索的历史瞬间。
“其实,我们常说的‘京汉铁路’,就是当时芦汉铁路的延伸。”原“由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其起点被延伸至北京城正阳门,从此便改名为“京汉铁路”。庞倩华说,碑文开宗明义,一上来就点明了工程的主体和项目名称。
“第三句、第四句的两列职务,两个人名,折射出一场晚清‘权力斗争’的大戏。”庞倩华说,“碑文中的‘盛宣怀’与‘唐绍仪’,代表了清廷对这两大利益集团的平衡与调停。”甲午战争后盛宣怀因成功兴办新式实业得到张之洞的赏识而进入铁路,执掌铁路总公司,一时叱咤风云;唐绍仪则作为袁世凯推荐的亲信,代表了清末新政派别的实际利益。“一个是工部元老,一个是商部新秀,这便是二人共同出席庆典的原因。”庞倩华说道。
“行告成典礼,谨鐫以志,其中‘告成’二字,代表了黄河铁路桥落成的重大意义。”庞倩华以成语“大功告成”举例,她告诉记者,在古代,只有封建统治者极为重视的“功绩型”项目才被称作“告成”。例如,在唐代(武周)时期,女皇武则天曾前往中岳嵩山封禅,待她封禅完成后,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示她大功“告成”,“登封”与“告成”之名,也被沿用至今。
碑文最后一句“时在 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六日”,明确了黄河铁路大桥的竣工日期,这一天,恰好是公立1905年11月12日。庞倩华说,京汉铁路告成铁碑是中国铁路史的活化石,如今,它化身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向市民游客诉说着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政治现实和谋求民族自强的历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记者 李居正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