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声秋不晚,我便到了真江南|姑苏寻秋

你一声秋不晚,我便到了真江南。

桨声划破水墨,桂花落满青石巷,

原来风里都带着吴侬软语的香。

今年江浙沪的秋天来得特别晚,但仿佛就是“一声秋不晚”的召唤,人便已浸在了苏州的秋光里。

这不是长途跋涉的抵达,更像是一场临时起意的寻秋。听说天平山的枫叶开始红了,心念也就动了。

两天一夜的自由散漫分享给大家,以作秋游的参考。

01

水墨木渎

睡到自然醒,1个半小时的车程,下午4时半,入住木渎古镇唐宁第·巡检司。

唐宁第的前身就是一座衙门,由古衙巡检司旧址改建而来,保留了明清建筑元素。它见证过木渎古镇明清两代经济文化繁盛的历史。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木渎古镇,是乾隆帝六下江南驻跸之地,相传因春秋时期漕运木料堵塞河道得名“木渎”。

河道旁、老宅前,几株老桂开得正酣。那香气不是一缕一缕的,而是一团一团扑面而来的,甜得并不腻人,反倒带着水汽的清新。

严家花园与虹饮山房的一池残荷勾勒出抽象的线条。它们不语,却诉尽了时光的流转。

这里的秋,浸润在daily life里,是桂花糕的甜香,是乌米饭的软糯,是“人家尽枕河”的烟火气。

02

敲散客愁的角铃

次日离开木渎前,偶然路过明月古寺,静静坐落在古镇的尽头。这里的美,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大门外古街上熙熙攘攘吵吵闹闹,佛门内安安静静古朴典雅。

紫泥塑身的众多罗汉,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小西天”原不是浪得虚名,震撼之余相当有故事感。

殿堂不多,正门之上没有常规的殿名匾额,却在殿堂的侧墙上发现了殿名。我想,大概没有比它更低调的香堂了吧。

正殿前,有乾隆爷御笔题词的碑。屋檐角上,有随风而动的铃。

若你闲来无事,可以坐在院子里,发一下午的呆。若你心中有事,也可以坐在台阶上,寻一刻内心的平静。

侧殿还有一间素餐馆,一碗观音面,一碗黑松露炒饭,一饭一蔬,三餐四季。素餐馆连廊的另一头,是一家咖啡店,听梵音、享受阳光,时间就像凝固了一般。

我虽非信徒,却也在这一刻,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安宁。江南的秋,原来不止有小桥流水的婉约,更有这般让人沉静的力量。

03

未披上袈裟的秋色

如果说我的这趟说走就走是奔着层林尽染的秋色而去,那么显然是一次失败的寻秋记。素有“五彩枫”之称的天平山,依然挂着大片大片绿色的树叶。

但是,山风拂过林间,秋游的小学生雀跃山野,什么“秋色萧条”统统都是鬼话,眼前所见,分明是一场生命在轮回前最盛大的典礼。

在山林间一家非遗手工馆,结识了一只青蛙;在御前小道上偶遇一家茶室,点了壶普洱,和小青蛙一起晒太阳。

大概是因为这家茶室在大点上的评分不高,所以落座的人很少。但我觉得很好,古树、阳光下的清净,很是难得。

归程时,夕阳余晖洒满来时的路。

你一声“秋不晚”,我便到了“真江南”。原来所谓的“到”,不是脚步的迁徙,而是心灵的认领,是生命与天地达成的一场温柔共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旅游   姑苏   江南   古镇   秋色   素餐   茶室   河道   梵音   明清   水墨   普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