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的9月,6小时马拉松式谈判,隔天一早又接着聊,中美两国代表团刚一落座,全球的目光就已聚焦在这场“无果也重要”的对话上。
虽然桌上没有立刻拍板的协议,但双方愿意坐下来、不摔杯子,本身已经是件大事,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敏感拐点,从关税到科技,从芯片到供应链。
每个议题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场谈判虽说没指望立马“清仓处理”所有分歧,但能不能给未来打开一扇窗,全球都在屏息以待。
这轮谈判的“引子”,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9月17日,是一个关键的日子,那天起,一家中国特定企业可能会被美国强制下架,彻底退出美方市场,这不是一家公司命运的小事,而是整个谈判节奏的催化剂。
从华盛顿的角度看,这个“期限”并不只是执行政策的时间表,更像是政治操作的计时器,特朗普政府有意把它当作选举前的“威慑牌”。
既可以展示对华强硬形象,又能给国内选民一个交代,换句话说,这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而是政治剧场的一部分。
但北京显然没打算照着剧本走。中方非常清楚这个时间点的象征意义,把它反手变成了谈判杠杆,你要施压的话那我就吊你胃口。
中方态度也不遮掩,我们“不急于交差”,在中方看来,这场博弈不是谁先出牌,而是谁能把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这个企业的命运就成了一个测试信号,它既测试双方各自的底线,也测试对方是否真有意推进更高层次的会晤,换句话说,中方愿意谈,但不是在被动应战,而是主动设局。
谈判桌上最沉重的话题,还是绕不开关税,从表面看,美国施加高达30%的对华关税,似乎在“迫使”中方低头。
但再看细一点就会发现,美国对越南、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的平均关税也到了20%左右,这背后逻辑很清楚:华盛顿希望借此把制造业链条从中国挪出去。
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中方不急,是因为这场“搬家计划”并不如想象中顺利,一方面,关税暂缓期会持续到11月10日。
另一方面,APEC峰会前还有一次元首会晤的窗口,这意味着,北京有时间、有空间,也有耐心。
白宫态度也很微妙,虽然嘴上说满意现有关税水平,但多次释放出的信号其实是在暗示:我们不是非加不可,只要你(中方)给个面子。
这“面子”可能是象征性地买点大豆、天然气,或者在芯片问题上有所让步,美媒披露的谈判内幕显示,美方并不拒绝谈,但也不想轻易交出底牌。
中方则更像是“以退为进”,不急着在此轮谈判中求结果,而是希望在更高层次的会晤中“打包解决”。
眼下这场马德里谈判,更像是一次“踩点测试”:彼此试探对方的底线,顺便看看谈判氛围能不能升温。
谈着谈着,美方突然又抛出了两个新话题:打击俄罗斯资金洗钱,和对购买俄油征收关税,听起来确实“正义感爆棚”,但中方对此反应冷淡,这些议题本身并不是新问题,但在中美经贸谈判中提出来,显然带有某种策略性。
从中方立场看,这些议题的“谈判价值”不高,一是中方不会轻易把自己的谈判筹码浪费在与自身核心利益无关的问题上,二是这些议题本质上属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延伸,而不是中美双边经贸的重心。
不过,这场谈判却让一个“局外人”意外收获了关注——西班牙,马德里被选为谈判地点,让西班牙在国际舞台上突然有了“存在感”。
中西关系近期也正经历微妙转变,一方面,中国对欧盟猪肉征收反倾销保证金,其中西班牙受影响最大;另一方面,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竟称中国为“战略伙伴”,这让华盛顿颇有些“不是滋味”。
媒体点名指出这番表态,而西班牙外交事务智库负责人贝森特也表示,这是马德里在中美之间“找平衡”的尝试。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选择马德里作为谈判地点,不仅是地理上的安排,也包含了外交上的深意,对西班牙而言,这是一份“象征性外交礼物”,既向欧洲示好,又借机在欧盟内部埋下“分化”的种子。
这场谈判,谈不出协议不奇怪,但关键是,谈判还在继续,双方也没翻桌子,这本身就说明,哪怕分歧再大,中美都不想让关系彻底脱轨。
眼下的马德里会谈,更像是一次调试频道的努力,双方都知道真正的决定性时刻是APEC峰会,是元首层级的会晤之前这些部长级的谈判,更多是在为那场大戏“搭台布景”。
媒体都不约而同指出,中美关系将继续在“博弈中维持稳定”,说到底,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竞合博弈,马德里只是其中一站,但它为下一次更高级别的对话,打了个“样”。
世界还在等结果,短期内可能等不到,但从马德里传出的信号已经够明确:中美都还在试图“对话而非对抗”,这本身就是一线希望。
信息来源:
中美就有关经贸问题举行会谈 2025-09-14 22:08·中国政府网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