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发文!郎平官宣新身份,她让整个体坛刮目相看,朱婷说得没错

郎平真的“退圈”了吗?

当央视官宣她的新身份,人们才恍然:她从未真正离开排球。

01

郎平最初被大众熟知,是在1980年代以中国女排主力主攻手的身份登上赛场。

1981年世界杯,她帮助队伍夺得首个世界冠军,实现了当时中国三大球在国际大赛上金牌零的突破。

此后几年,中国女排连续赢得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冠军,完成“五连冠”伟业。

郎平凭借出色的进攻能力,被外界称为“铁榔头”。她的技术扎实,比赛作风顽强,是那支冠军队伍的核心人物。

运动员生涯因伤病提前结束之后,郎平没有停止与排球的联系。

她前往美国学习体育管理,并开始尝试执教工作。

1990年代中期,中国女排成绩下滑,在亚洲都难以保持优势。1995年,正在美国生活的郎平接到国内邀请,决定回国担任主教练。

当时她在国外的收入远高于国内,但她还是接受了这份挑战。

接手后,她迅速调整队伍结构,引入科学训练方法,并注重心理建设。

一年后,中国女排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银牌,1998年世锦赛再夺亚军。队伍重新回到世界一流行列。

这是郎平第一次以教练身份拯救中国女排,但她的任务并未就此结束。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止步八强,队伍再次陷入青黄不接的局面。2013年,郎平第二次出任国家队主教练。

这一次,她提出“大国家队”理念,扩大选材范围,让更多年轻队员有机会进入集训名单。

她不再只依赖少数核心球员,而是注重整体梯队建设。这一策略起初受到质疑,但很快显现出效果。

2015年,中国女排时隔11年重夺世界杯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伍在小组赛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一路逆袭最终夺冠。

郎平成为世界排球史上唯一一位既以球员身份又以教练身份获得奥运金牌的人。

随后在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的战绩成功卫冕。

郎平这两次执教经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中国女排处于低谷时接手,也都成功带领队伍重回巅峰。

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对排球运动规律的深刻理解、对国际趋势的准确把握,以及对队员个体差异的细致观察之上。

02

然而,郎平的职业生涯并非只有高光时刻。

2021年东京奥运会,作为卫冕冠军的中国女排在小组赛阶段即被淘汰,创下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差战绩。

比赛结束后,郎平宣布卸任主教练职务。她在发布会上说:“我尽力了,对不起大家。”这句话背后,是巨大的压力和复杂的现实。

东京奥运会前,主力球员朱婷手腕伤势严重,但为了不影响队伍士气,队内选择保守治疗。

比赛中,朱婷无法正常发力,直接影响了全队战术执行。

此外,由于当时的特殊原因,队伍长期封闭集训,缺乏高质量国际比赛检验状态,导致临场应变能力不足。

这些客观因素在赛后很少被公众讨论,舆论更多聚焦于对郎平个人的批评。

“战术保守”、“固执己见”、“用人失误”等指责充斥网络。甚至有声音认为,她因为参与电影《夺冠》的拍摄而分散了精力。

更令人困扰的是,郎平卸任后一度淡出公众视野,随即出现各种不实传言。

有人声称她已移居美国,过着悠闲生活,还有人编造她在中国赚钱、在国外花钱的说法。

事实上,郎平只是暂时休息,处理多年积累的伤病,并思考下一步的方向。

面对这些误解,郎平没有公开回应,她没有为自己辩解,也没有反驳谣言。

这种沉默被一些人视为“心虚”,但更可能是一种克制。

她清楚,真正的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

03

就在11月24日,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宣布,郎平获得教练终身成就奖。

该奖项自2017年设立以来,每年仅评选两名教练(一男一女),旨在表彰那些在运动员成长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教练员。

郎平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排球教练,也是亚洲第一位。

国际奥委会主席在颁奖时表示,郎平不仅在赛场上取得卓越成绩,更通过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对全球排球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荣誉的获得,并非仅仅因为郎平的冠军头衔,而是源于她卸任国家队主帅后所做的实际工作。

过去三年,郎平将重心转向排球普及与青少年培养。

她担任北京师范大学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组织编写基层教练培训教材,推广她在意大利、美国执教期间积累的科学训练方法。

积极推动“排球进校园”项目,已在20个省市的100所中小学落地,并开发线上教学平台,让更多孩子接触正规排球训练。

同时,郎平还关注国家队后备力量建设。她支持优秀球员如朱婷、袁心玥等人赴海外联赛锻炼,并强调这种经历对提升个人技术和战术意识的重要性。

她认为,只有让球员在高水平环境中竞争,才能真正缩小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这种开放的态度,改变了以往“封闭集训、唯成绩论”的传统模式。更重要的是,郎平的实践推动了中国排球教练队伍的结构性变化。

在她的影响下,女性教练的比例显著上升,国家级教练资格认证增加了心理沟通与团队管理的内容。

国际排联曾专门发文,肯定她在打破性别壁垒方面的贡献。这些改变看似缓慢,却关乎整个项目的未来。

央视此次官宣发文报道郎平的新身份,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认可,也是对一种体育发展理念的肯定。

成绩固然重要,但人才梯队、科学训练和精神传承更为根本。

郎平没有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中,而是选择在更基础、更长远的领域持续投入。

这种选择,也印证了朱婷那句话:“郎导一直都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排球。”

结语

郎平的新身份,不是荣誉的终点,而是她为中国排球铺就的另一条路。

这条路上没有奖牌,却通往中国排球的未来。

部分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体育   发文   刮目相看   体坛   央视   身份   朱婷   排球   中国女排   队伍   教练   中国   球员   世界杯   美国   国际奥委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