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吴小莉:父亲临终坦白大陆有妻儿,跨海寻哥哥,看哭千万人

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暮色中安静伫立,75岁的吴振华手里攥着一双褪色的布鞋,凑近了还能闻到浙东苎麻的气味。

这是19岁离家时,妻子陈梅娥熬夜三天给他缝的。

2001年的傍晚,老人终于对最疼爱的五女儿吴小莉说了实话:"在浙江新昌老家,你还有个亲妈和亲哥哥。"

1945年,浙江新昌新任村,19岁的吴振华掀开红盖头,迎接21岁的新娘陈梅娥。像无数传统女性一样,怀着7个月身孕的陈梅娥,

坚持送丈夫去当兵。谁能想到,海峡对岸的台北西门町菜市场里,另一个叫吴秋锦的女人,正忙着把青菜码得整整齐齐——两个没见过面的女人,就这样撑起了同一个男人的后半生。

在台北眷村的铁皮屋里,吴秋锦把六个女儿的名字绣在作业本上。

小女儿吴小莉常看见父亲深夜在路灯下写信,却不知道那些信根本寄不出去。

信里全是对老家的牵挂:"儿子伯定该10岁了吧?梅娥种的竹林还在吗?"

1993年,香港启德机场,刚辞去空姐工作的吴小莉拖着行李箱,看着停机坪上的飞机发呆。

因为晕机放弃这份体面工作时,父亲默默打了三份工赚钱养家。站在凤凰卫视大楼前,这个短发齐耳的姑娘握紧采访本,她不会想到,自己即将改写华语新闻史。

在《时事直通车》直播间,吴小莉用又快又稳的播报风格惊艳观众。

1997年香港回归,她连续工作40小时,连查尔斯王子登舰时的细微表情都精准捕捉。

2000年,她成为首位获得"全球2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的华人主播,领奖时特意戴上了母亲送的珍珠耳环——那是吴秋锦卖了20年菜,攒钱买的嫁妆。

2002年秋天,吴小莉回到了浙江山村的老家,推开家门的那一瞬间,看见堂屋供着父亲年轻时的照片。

77岁的陈梅娥正在灶台前烧火,听见"阿妈"的喊声猛地回头,手紧紧抓着从台湾寄来的羊毛衫。

一旁修竹椅的吴伯定,下颌线条和父亲简直一模一样。

陈梅娥抹着眼泪说:"当年公社说振华牺牲了,我抱着刚出生的伯定,在祠堂跪了三天三夜。"

她打开樟木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50双布鞋,从婴儿穿的虎头鞋到大人的千层底。最底下压着婚书,"白首不离"四个朱砂字,到现在还很鲜艳。

吴小莉想给哥哥吴伯定10万元,却被拒绝了。

这个编了40年竹器的汉子,手掌上的老茧比银行卡还硬。"

阿妹你看,"他指着山坡上的茶园说,"你侄子在县城开了毛衫厂,政府还给你失明的大侄子办了低保。"

后院竹筛里晒着霉豆腐,那股熟悉的味道,正是父亲临终前总念叨的"家乡味"。 2018年春节,吴伯定夫妇第一次来台湾。

站在台北101大楼上,哥哥望着海峡说:"小时候总梦见爸爸从海里游回来。"

这时吴小莉才明白,父亲书房里那幅"潮平两岸阔"的书法,写的不只是地理上的海峡。

现在,吴小莉常带着女儿回浙江竹林画画。孩子笔下,新昌的山水和台北的街道慢慢融合在一起。

当初拒绝资助的吴伯定,用祖传手艺编了6把竹椅寄给台湾的妹妹们。其中一把放在凤凰卫视休息室,椅背上刻着"同气连枝"四个字。

每次在《问答神州》节目里讲两岸故事时,吴小莉就想起陈梅娥临终前的话:"告诉秋锦妹子,当年腌的霉干菜,我放了好多雪里蕻。"

半个世纪的分离重逢,最后都化作了记忆里共同的味道。原来最牢固的血脉亲情,不在史书里,而在一代代人传承的生活点滴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娱乐   妻儿   临终   主持人   父亲   哥哥   大陆   吴小莉   台北   新昌   浙江   台湾   竹林   海峡   老家   女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