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出伏,你以为最热的三伏天结束就迎来“清凉天”了,其实不然,往后10天仍是35℃以上的“桑拿天”,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市中医院的专家们提醒,“秋老虎”正在发威,市民要做好出伏后的养生保健,预防出现热中风、热射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热中风
重点人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
连续高温或极端高温天气,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此时日射强烈、闷热感强,人体水分流失大。”江苏省名中医、扬州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茆俊卿表示,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体内水分更少,加之生理反应迟钝,稍不注意,很容易“脱水”。“脱水”会使血液黏稠,这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输向大脑的血液会受阻变缓,发生“热中风”的概率自然会增高。
“热中风”是指在高温天气(气温超过32℃)下出现的卒中事件。
如何预防
茆俊卿建议,第一,要注意补充水分。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要常饮水”。第二,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其家属更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兆,这些症状明显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第三,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多吃一些凉性食物,如苦瓜、皮蛋、莲子等。第四,常用药物有备无患,平时服用的药物不可随意停用或少用。
热感冒
重点人群:身强力壮的中青年人
高温天气,人体出汗较多,汗腺分泌会消耗很多能量,再加上很多人胃口较差,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及时补充,人体的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很容易感冒。这时的感冒,被称为夏季感冒或“热感冒”,患病人群多为身强力壮的中青年人,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昏或头痛、咽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干舌燥、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
如何预防
“高温会消耗大量的体液,预防热感冒首先要注意多喝白开水。”茆俊卿表示,饮水要少量多次,一般每次以300毫升至500毫升为宜,必要时可以喝点淡盐开水。其次,睡眠对治疗夏季感冒也颇有帮助,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助入眠。中午再增加半小时或40分钟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最后,膳食一定要合理,可以多吃一些像番茄、黄瓜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一些瘦肉,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中暑
重点人群:户外工作者,老年人
“虽然已经出伏,但气温仍然很高,秋老虎肆虐,人们还是要注意防暑降温。”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重症监护室副主任谢润平提醒,此时出现的中暑及热射病案例临床表现与夏季中暑差不多,轻度中暑表现为疲乏、头晕、头痛,及恶心呕吐;重度中暑则表现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最严重、最致命的是热射病。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器官机能下降,对温度的感知减弱,加之身体散热能力差,更容易中暑。
如何预防
谢润平建议,年老体弱的人,特别合并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要尽量避免在中午11点至下午3点时间段外出;居住环境避免太阳直射,保持通风,合理使用空调、风扇;天气炎热,人们大量流汗后,最好饮用含有电解质的水,比如在水里放点盐,来补充钠离子和氯离子;高温天气下,如果出现疲乏、头晕、头痛症状,就要考虑是否出现中暑,须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皮肤癣病
重点人群:爱出汗的青壮年男士
由于天气潮热,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繁殖生长,加之夏季人们容易出汗,皮肤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真菌便会侵害皮肤,引起皮肤癣病。市中医院皮肤科主治中医师李舒佳表示,虽说出伏了,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是高温天气,皮肤癣病还是就诊率较高的一种病。
李舒佳介绍,很多青壮年男士容易在夏季感染体癣和花斑癣(汗斑),这与排汗量大有关。“很多人在出汗后没办法及时清洗,真菌会在皮肤上繁殖,形成丘疹、水疱、鳞屑等,损害皮肤。”
如何预防
李舒佳表示,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尽可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这是防治癣病的基本要求。其次,预防癣病传染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和家人分开生活用具,以防交叉感染。再则,要勤洗澡并更换内衣,最好选用棉质的,以利吸汗、透气,不要共用鞋袜、毛巾;最后,要避免在游泳池、健身房等地方赤足行走。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