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夏天,三峡大坝迎来了它发电的第 22 个年头。
这个横跨长江的 “超级工程” 从 1994 年破土动工那天起,就注定要被无数双眼睛盯着 —— 毕竟 2500 亿的投入,在当年可是能让全国人都咋舌的数字。
更别说为了它,131 万老百姓背井离乡,从熟悉的江边搬到新家园。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 “天价投资” 到底打了水漂还是赚回了本?
这本摊开的 “三峡账本”,每个中国人都该好好看看。
要算清这笔账,得先看看钱都花在了哪儿。
1919 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畅想 “以水闸堰其水” 时,恐怕没料到这个梦想需要几代人接力才能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洪水年年威胁着武汉等城市,毛泽东 1953 年考察三峡时那句 “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才算真正把这个工程提上了日程。
但当时国家底子薄,专家们吵了几十年,先建了葛洲坝 “练手”,这一练就是 17 年,直到 1992 年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三峡工程才算真正 “拿到准生证”。
1994 年冬天,挖掘机开进西陵峡谷的那一刻,这笔 “超级账单” 就开始计数了。
按照 1993 年的价格算,枢纽工程花了 500.9 亿,输变电工程 153 亿,最让人关注的移民安置费占了 300.7 亿 —— 毕竟要让 131 万人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可不是件容易事。
这些移民里,65% 选择就近后靠,在新家园重建生活,还有 19.62 万人外迁到 11 个省市,最远的搬到了千里之外的江苏、浙江。
除了这些 “明账”,工程建设期间还要考虑文物保护,张飞庙、屈原祠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要么整体搬迁,要么重新修缮,光是这些 "看不见的开销" 就不是个小数目。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笔预算还预留了 “弹性空间”。
最初计划总投资 2485 亿,结果实际花了 2078 亿,硬生生省下 400 亿。
但这还不算完,后续的移民安稳、生态保护又追加了投入,到 2024 年前后总花费才到 2500 亿左右。
这钱花得值不值?当时不少人心里打鼓。有人算过,要是把这些钱平摊到全国人民头上,每人差不多 200 块,在 90 年代可不是笔小钱。
但看看工地上那些日夜奋战的建设者,想想库区移民含泪搬离又笑脸迎新的场景,这笔账显然不能只算经济账。
2006 年大坝全线建成那天,当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毕,这座 3035 米长的 “水上长城” 不仅挡住了长江的激流,更承载着中国人治水兴邦的千年梦想。
如果说建设阶段的账本让人捏把汗,那运行二十多年的 “收益单” 可就让人眼前一亮了。
最直接的 “现金奶牛” 当属发电。32 台巨型发电机组就像 32 台印钞机,总装机容量 2250 万千瓦,每年稳稳输出 1000 亿度电 —— 够 1 亿个家庭用一整年。
到 2025 年 8 月,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 1.8 万亿千瓦时,按每度电 0.25 元算,光卖电就进账 4500 亿,这还没算工业用电更高的电价收益。
单这一项,不仅把 2500 亿本钱全赚回来了,还净赚 2000 亿,堪称 “清洁能源聚宝盆”。
航运这块 “隐形收益” 更是让人惊喜。
以前长江上游 “自古川江不夜航”,急流险滩让船老板们头疼不已,重庆到上海每吨货物运费高达 120 元。
大坝建成后,水位抬高淹没了险滩,万吨级船队能直达重庆,运费直接砍到 40 元以下。
2023 年长江货运量冲到 1.72 亿吨,光 2024 年上半年就节省物流成本 150 亿,一年下来就是 240 亿。
更厉害的是,截至 2024 年 3 月,三峡船闸累计运货 22 亿吨,相当于少开了多少辆卡车?这笔账算算就知道有多惊人。
现在长江真正成了 “黄金水道”,沿江工厂的原材料运得进、产品运得出,带动的经济活力可比账本上的数字多得多。
最让人安心的还是防洪带来的 “安全感收益”。
过去每到汛期,荆江河段 “十年一遇” 的洪水就让百万军民扛着沙袋上堤坝,那种紧张劲儿经历过的人都忘不了。
现在有了三峡大坝,防洪标准提升到 “百年一遇”,累计拦洪 70 次,拦下的洪水总量超 2200 亿立方米。
2020 年那次每秒 7.8 万立方米的超大洪峰,要是没大坝挡着,中下游的损失不堪设想。
专家测算,光防洪减少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 1000 亿,更别说保护了 1500 万人口和 150 万公顷农田。
这种 “保命钱” 没法用单纯的收益衡量,但对沿江百姓来说,就是最大的 “幸福账单”。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每年维护费 20 亿,生态投入几十亿,这些开销不算吗?
确实,大坝每年要花 20 亿给设备 “体检”,还要往江里放上亿尾鱼苗,治理消落带,这些都是持续投入。
但看看成绩单:长江干流水质稳定在 Ⅱ 类,库区森林覆盖率超过 50%,连对水质挑剔的江豚都频频现身,这些生态效益可比账本上的数字更珍贵。
更别说移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少人开起农家乐、民宿,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这才是 “民生账本” 的满分答案。
现在的三峡还在 “开源节流”。2025 年长江电力豪掷 266 亿扩建葛洲坝船闸,就是要让 “黄金水道” 更畅通。
今年一季度又发了 148 亿度电,清洁能源的贡献还在加码。
旅游收入也不差,每年 300 万游客打卡,20 年下来门票和周边消费超 300 亿,这算是 “意外之财” 了。
说到底,三峡大坝的账本远不止 “回本” 二字。
它用 2500 亿投入,换来了 4500 亿发电收入、每年 240 亿物流节省、超 1000 亿防洪损失减免,更重要的是给了长江中下游百姓 “高枕无忧” 的安全感,为 “双碳” 目标贡献了 14.8 亿吨二氧化碳减排。
这座大坝就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拦住了洪水,点亮了万家灯火,更托起了长江经济带的未来。
当我们站在坝顶看 “高峡出平湖” 的壮景,就会明白:有些投资,要放在历史的长河里算,才知道它有多值。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