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50岁的赵叔穿上外套,迎着微凉的晨风,踩着熟悉的小区步道。他已经多年没有这么早起过了。
半年前,身边的朋友老李突然查出胃癌,整个朋友圈都震惊了。本来以为癌症很遥远,没想到竟然“近在咫尺”。自那以后,赵叔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

刷短视频时,他看到权威医生反复提醒:“45岁以后,如果不想成为癌症高发群体,晨起尤其要坚持‘四多’,晚上记住‘两少’。”
赵叔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这么多年的生活,自己做对了几条?身边活着健康到80岁的老人,又有几个真正珍惜起了日常的生活细节?
数据显示,中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癌症,而45岁以后发病风险陡增。你以为“熬点夜”“再吃口油腻的”无关紧要,其实慢慢积攒下来的,正是癌症的温床。
到底晨起“四多”是什么?晚上“两少”都包括哪方面?坚持这些习惯真的能降低癌症风险吗?今天,这篇文章为你深度解析,关键内容你一定要看到最后,特别是第4个细节,很多人持续忽视,结果后悔莫及。
很多人都觉得癌症“说来就来”,其实绝大多数恶性肿瘤都与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权威数据(国家癌症中心)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人数约400万,每天超过1万人,其中45岁以后发病率呈“断崖式”上升。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为高发类型。

癌症发病率的激增,和这些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吸烟——每天超过1包烟,患肺癌风险提升近15倍;长期久坐/饮食油腻——肥胖人群肠癌风险高2-3倍;饮酒——每多饮50克酒,消化道肿瘤风险显著增加;缺乏运动、作息紊乱——免疫力整体下降,有害物堆积。
而不少中老年人恰恰是在步入中年后,生活规律被打乱,‘该注意却没注意’成为高危导火索。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确诊癌症,五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且后悔指数极高。
跟踪上万例中老年健康和癌症病例发现,养成良好的早晚习惯,可显著降低肿瘤风险。医生提出:45岁以后,要“晨起四多晚上两少”,尤其下面第4条,多数人做不到。
晨起“四多”
多喝一杯温水:
夜间7-8小时无进水,血液黏稠度增加。清晨一杯300毫升温水,可稀释血液,降低心脑梗、结肠癌风险。国际研究发现,长期晨起喝水者,结肠疾病患病率可下降约13.7%。

多通风换气,清室内空气:
室内污染(比如厨房油烟、封闭卧室二氧化碳)为肺癌高危因素。每天晨起,开窗10分钟以上通风,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可降至安全线,降低室内肺癌诱因约30%以上。
多活动筋骨适度锻炼:
缺乏活动,体内垃圾代谢慢,早上适量活动(如散步、拉伸、慢跑15—30分钟),能提升免疫力并促进全身新陈代谢。大陆某大型队列研究显示,坚持晨练者癌症发病风险下降8.9%。

多蔬果粗粮营养早餐:
很多人清晨“只喝一杯奶”或“空腹提神烟一根”,其实极其伤胃。健康营养的早餐要多蔬菜、全谷物、水果,比如一碗燕麦粥+鸡蛋+西红柿。研究显示,全谷物早餐者肠癌发病率低于不吃早饭人群。

晚上“两少”
少油腻且晚餐清淡为主:
晚上身体代谢变缓,油腻、重口味刺激胃肠,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和癌症风险。医生建议“7分饱、优先蔬菜蛋白质”为佳。长期高脂肪饮食人群,肝癌发生率升高约2倍。
睡前少看手机、少熬夜:
长期“手机刷到半夜”、作息紊乱,会导致褪黑素分泌下降,提升多种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风险。专家警示:高质量睡眠、规律作息,可以让免疫系统保持最佳状态。
很多人以为“时间宝贵可以少睡点”,但每晚熬夜增加疾病风险17.4%,远高于一般人群预期。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国癌症统计2019》国家癌症中心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流行病学杂志》2021年第42卷第5期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