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医学:曾靠核酸日进斗金,去年亏掉3.8亿!高管却执意分钱?

还记得那会儿疫情正紧张,大家排队做核酸,采样亭、检测报告上总能见到“金域医学”这几个字?当时这家公司可谓是如日中天,核酸检测一夜之间成了刚需,金域靠着这波东风,业绩一路狂飙,日子过得风风火火



可谁能想到,短短两年时间,金域医学(603882)就从行业里的“印钞机”变成了“亏损股”。


金域医学的2024年年报里,罕见地出现了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数字——巨亏3.81亿元。这也是金域自上市以来,第一次交出亏损答卷,昔日的高光时刻,转眼成了尴尬的对比。


关注药财社 聚焦医药界


01

核酸红利消退

利润由盈转亏


2020到2022年这段时间,对金域医学来说,绝对是风光无限的高光时刻。新冠疫情席卷全国,核酸检测成了家家户户的“刚需”,而金域医学也正是这波红利的最大赢家之一。


看看他们当年的财报数字,就知道什么叫“躺着赚钱”:营收从82.44亿元一路飙升到154.8亿元,短短两年直接翻番。更夸张的是净利润,几乎翻了一倍,从15.10亿元涨到27.53亿元。



在2022年,仅核酸筛查一项就贡献了31.69亿元收入,差不多相当于当年公司前三季度服务收入的26%。


2023年初,国家疫情防控政策放开,核酸检测需求一夜之间“退潮”,行业也瞬间从火热变成了冷板凳


当年,金域医学的业绩就此急转直下——营收暴跌到85.40亿元,利润更是几乎清零,只剩0.64亿元,同比大跌76.64%。


到了2024年,形势雪上加霜。公司营收继续下滑至71.90亿元,净利润不但没缓过来,反而变成了3.81亿元的巨亏,同比暴跌156.26%。


两年之间,金域医学就从“核酸现金奶牛”变成了“利润黑洞”,业绩可谓坐上了真正的过山车。


但让公司头疼的不仅是业绩,还有一大块“烫手山芋”——应收账款。简单说,就是公司帮客户做完核酸检测,但钱却一直收不回来,账上数字越来越大,实打实的现金却进得很慢。


疫情期间,为了撑起大规模检测,金域医学需要大量垫付成本,导致应收账款最高飙到74.24亿元,竟然占到了公司总资产的一半还多。这笔“账面富贵”,却成为公司最沉重的负担。



其实,金域医学的账面风光早已悄然变了味。公司虽然这两年拼命向客户催账,2024年底总算把应收账款压到43.96亿元,但占总资产的比重还是高达52.3%。


这笔钱说白了就是“账面数字”,钱没到手,就是悬着的心。更让人担心的是,时间拖得越久,坏账的风险就越大,回款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事实证明,这种担忧不是多余的。2024年,金域医学不得不一次性计提了6.19亿元坏账损失,到了2025年一季度,又追加了1.06亿元。原本应该进账的利润,结果变成了公司真金白银的损失,财报一笔笔写得心疼。


现金流也不容乐观。虽然2024年还勉强靠前期一些回款撑住了9.06亿元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但和上一年比,已经下滑了26%。


到了2025年一季度,现金流净额只剩下0.545亿元,账上的货币资金也跌到不足20亿元,怎么看都像是公司“造血”能力在持续减弱。


更头痛的是疫情时期遗留下来的“后遗症”。那几年,为了赶核酸检测的热潮,金域医学新开了不少实验室,员工数量也是一口气拉满。


可等业务量骤降,实验室租金、设备折旧、人力成本这些硬支出根本降不下来,反倒成了难以甩掉的沉重包袱。


即便2024年公司减员1173人,还把整体薪酬水平砍掉两成多(降幅高达20.49%),亏损的窟窿却没法马上堵上。瘦身虽然痛快,但“水土不服”的成本结构,还是让金域医学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02

亏损之下大手笔分红

董事长直接收获数千万元


疫情高峰一过,金域医学的业绩一路下滑,大家对它的未来都开始犯嘀咕。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司却抛出一记“重磅”:要分红、要回购股票,现金总额超过6亿元。这操作,直接让市场炸了锅。


今年2月,金域医学突然宣布,光是分红就要发出去4.07亿元,理由还是用去年的前三季度盈利作基础。除此之外,公司还计划拿出2.10亿元回购股份。两笔加起来,真金白银6.18亿元就这么要分出去。


金域医学实控人梁耀铭 | 图源:金域医学官网


这轮分红下来,公司实际控制人梁耀铭和关联方能直接进账几千万元。于是外界开始议论:业绩都亏了,公司自己都紧着过日子,怎么还能有闲钱大派红包?


其实,这种“豪气分红”,金域医学这些年可不是头一回。自2017年上市以来,累计分出去的现金红利就有25.45亿元,远远超过了IPO时募集的6.26亿元。这种分红力度,放在A股都算少见。


但现在的情况和往年完全不一样。公司账上应收账款一大堆,回款慢得发愁,现金流也开始吃紧。此时还搞大额分红和回购,这就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控股股东趁机“落袋为安”?


不少投资人表示:公司眼下最需要的,是把钱留着“补血”,撑住基本盘,甚至加大研发和业务投入,怎么反倒先想着分钱?


说到底,这笔分红花得太高调,多少让人心里犯嘀咕。公司接下来怎么走,现金流还能不能顶得住,成长空间会不会被挤压,只能边走边看了。



03

押注「医检4.0」

但医疗AI商业化尚处于早期


面对传统检测业务一路下滑、利润转眼见底,金域医学也不是全然按兵不动。最近两年,公司把“医检4.0”当成新口号,大张旗鼓地搞数字化和智能化,想在原本的赛道之外,找出一条新的生路。


2024年,金域推出了“域见医言”大模型,据说是业内首个专门为医疗检验场景打造的AI,可以帮医生辅助决策。


另一个主打智能化的“小域医”AI助手,也已经接入了自家的KMC云检平台,为全国超50万名注册医生提供报告解读服务。


金域医学域见医言大模型发布会现场


公司还拿下了病理AI智能显微镜的国家药监局(NMPA)注册批文,这类设备能自动分析病理图片,辅助医生做出诊断,大大节省时间。


听起来挺厉害,但回到现实,问题并不比成绩单上写得轻松。第一个麻烦就是盈利模式。现在的医保政策压根不让AI诊断单独收费,像病理AI这些产品,暂时还赚不到直接收入。


换句话说,公司这波AI布局,更多是“打气氛”,提升服务效率、提高用户黏性,能不能变成真金白银,还得再等等看。


其次是投入产出比。搞数字化,烧钱是常态。金域2020到2022年,光IT和AI研发就砸了10个多亿,但到了2024年,年度研发投入已经从高峰时的6.33亿元降到4亿元。


这样的节奏下,公司在肿瘤、遗传病等高端检测领域原本积累的优势,反而有被竞争对手赶超的风险。


更现实的一点是,“医检4.0”和AI医疗并不是金域一家在做。像迪安诊断、华大基因等玩家也早早开始布局,而且都在疯狂内卷。到目前为止,金域的技术和产品还没能甩开对手,暂时看不出什么绝对优势。


说到底,这些“未来业务”眼下都还在孵化期,短时间内很难给公司带来真正的利润。如果主业持续缩水,而新业务又迟迟看不到回报,金域短期内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面对市场关注的高额分红,有投资者不免发问:是先保住眼前的现金,还是咬咬牙把钱花在长远创新上?留给金域医学抉择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与公开信息,包括不限于上市公司公告、各省证监局官网、交易所官网,各大新闻媒体网站等,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终披露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4

标签:财经   日进斗金   核酸   去年   医学   公司   疫情   现金流   业绩   利润   现金   账面   业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