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少数派投资

当A股市场从2024年的低点悄然崛起,并在2025年展现出惊人活力时,一个问题萦绕在每位投资者心头:这轮行情是昙花一现的泡沫,还是一场真正可持续的“慢牛”序幕?特别是站在4000点的位置,相不相信慢牛对投资者持有还是离场起到决定性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并非凭空预测,而是将目光投向全球其他曾经历过长期慢牛的市场,探寻其背后的共性基因。
【“美日印”慢牛案例】
我们可以参考美国、日本和印度三个市场的案例,比较A股市场正在发生的关键蜕变。标普 500 指数从 2000 年初的约 1400点起步已升至 6800点,年化涨幅约8%。纳指则是科技巨头主导的“慢牛”特征显著:回撤幅度逐年收窄且每轮调整后均创出新高。印度 Sensex 指数则展现出更极致的长牛特征,2002 年从 3000点起步至80000 点,23 年累计涨幅 26 倍,年化回报达 15%以上。日经225 指数在安倍经济学刺激下,2014 年从 16000 点启动慢牛至 50000 点,期间仅 2018 年(-12%)和2020 年(-8%)出现显著回撤,但年度最大回撤均未超过 15%,体现政策托底下的长期“慢速缓涨”。

慢牛背后的支柱究竟是什么?纵观全球主要市场的长牛历史,高增速和低通胀的“理想组合”并非必要条件。国信证券的研究清晰地表明,日本在2014年后的长牛期间,其经济增速(实际GDP同比0.55%)和通胀水平(CPI同比1.34%)都处于极低状态。而真正支撑市场走出长期趋势的,是更深层次的制度与结构因素。
支柱一:居民资产的“长钱”化
美股长牛最坚实的根基,在于其庞大的长期耐心资本。通过401(k)计划和IRA账户,居民储蓄被系统地、长期地转化为养老金,并大量配置于股市。国投证券的数据显示,1980年代开始,养老金等退休资产加速入市,股票在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从36%一路升至46%,而现金与存款占比则从23%降至10%。这种“存款搬家”并非散户的短期炒作,而是通过制度化渠道实现的长期配置。美国居民在2012年后对股票的资金流入长期为正,与牛市行情强烈相关。日本市场同样见证了居民资金从存款向投资信托(投资基金)的持续转移。

支柱二:分红回购型市场
一个健康的市场不应是永无止境的“抽水机”,而应是共享增长的“蓄水池”。美股长牛的一个关键机制在于,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和股票回购向市场注入的资金,长期高于其通过IPO和再融资抽取的资金。我们都很熟悉美股龙头企业都是非常重视分红和股票回购,其实对于印度市场,公司也是相当注重股东回报。以印度市场为例,明确指出其股市长期以来通过回购和分红实现的有效回馈,总金额已超过IPO融资额,形成了“净回馈”的良性循环。企业成为市场的多头,而非空头。

支柱三:优胜劣汰的制度保障
健康的生态系统需要新陈代谢。美股市场拥有严格的退市制度,国投证券数据显示其年均退市率能保持在10%以上,确保了上市公司整体的质量和活力。

同时,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崛起,降低了市场的整体波动率,使上涨趋势更为稳定,吸引了更多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资金。
【A股从快牛向慢牛的转变】
对比全球经验,A股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正是朝着构建上述三大支柱的方向迈进。
资金端:制度性长钱加速入场。过去,A股的“牛短熊长”与资金结构的短期化密切相关。如今,情况正在改变。新“国九条”以来,引导保险、公募、养老金等长期资本加大权益配置成为政策重点。2025年发布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更是提出了量化指标。这意味着,美股的“养老金入市”故事正在A股上演制度化版本。此外,居民通过大量申购ETF入市,其投资行为也远比直接炒股更为长期和稳定。
资产端:从重融资到重回报。A股正在经历一场公司治理文化的革命。“提倡高分红的价值创造模式”是市场生态转变的核心。在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分红和回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24年分红回购合计首次突破2万亿元,开始扭转市场仅为融资而存在的旧有印象。尽管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但“净回馈”的拐点正在临近。
制度端:夯实市场运行基础。全面注册制改革提升了市场的定价效率,而退市新规的严格执行正在加速劣质企业的出清。虽然退市率绝对值仍不及美股,但优胜劣汰的方向已经明确,为市场的长期健康运行扫清了障碍。
【投资者如何适应慢牛】
当然,A股的“慢牛”绝不会是美股或日股的简单复制。其独特之处在于正经历一场从房地产时代迈向金融资产时代的宏大历史性切换。居民超额储蓄规模巨大,其背后的原因是地产吸引力下降和理财收益率走低。这意味着A股承接的不仅是增量资金,更是一个时代的结构性资产配置转移,其潜力和规模是其他市场未曾经历的。
此外,与印度凭借高经济增长驱动牛市、日本依靠货币宽松和企业治理改革驱动牛市不同,A股“慢牛”的驱动模式更为复合——它既需要制度性红利(长钱入市、提升回报)作为压舱石,也需要在科技革新中寻找高增长动能,同时还需应对全球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作为投资者,如果相信A股是慢牛,会有以下结论:
1、增大股权配置在家庭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指数层面回调就是最好的加仓机会;
2、区别于疯牛快牛,结构化行情将长存,行业未来的盈利与成长性是核心;
3、规避有退市风险、负面事件的劣质企业,未来的监管与退市一定会更严。
【结论:相信4000点是慢牛的起点】
全球市场的经验已经证明,一场真正的“慢牛”,本质上是市场生态系统脱胎换骨的结果。它依赖于长期资金、上市公司回馈和优胜劣汰制度这三大支柱的支撑。当前的A股,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速度,在这三个维度上进行着深刻的制度建设与基因重塑。投资者或许无需过度纠结于短期指数的涨跌斜率,而应更关注这些市场深层结构的“慢变量”是否在持续改善。只要这些根基不断夯实,市场便有望摆脱“暴涨暴跌”的循环,在借鉴全球经验的同时,走出一条更具中国特色的、真正可持续的“慢牛”之路。
更新时间:2025-11-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