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开发者OpenAI上周发布了两项重磅人工智能进展。上周四,该公司推出了备受期待的GPT模型更新版本——GPT-5。
但OpenAI早些时候决定发布其高性能模型的开源版本,这是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此类举措,或许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这一行动的背景是,在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意外发布其模型后,中国大量AI模型接踵而至。
对于这家当前市值达3000亿美元的美国AI开发商而言,这是一次重大转向。开放权重模型允许开发者针对特定任务进行微调,无需从头开始重新训练。
尽管名为OpenAI,但该公司长期以来专注于发布封闭的专有模型,即开发者无法深入了解模型工作原理,这使得OpenAI能够对其高性能模型收取费用。
DeepSeek对这一策略发起了挑战。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初创公司发布了性能可与OpenAI、Anthropic等西方竞争对手产品相媲美的模型,引发广泛关注。
通过开放技术,DeepSeek让全球开发者得以亲身体验其模型的性能。
此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各类规模的公司纷纷推出日益先进的模型,其中多数为开源模型。
中国人工智能分析师、AIProem创始人邵Grace(GraceShao)表示:“随着开源模型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民主化中的作用日益得到认可,全球人工智能实验室都感受到了压力。”
美国科技股已从DeepSeek引发的低迷中回升,但转向开源的趋势可能更为持久。今年3月,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承认,该公司坚持封闭模式的做法可能“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
如今,这场竞赛已染上地缘政治色彩。在发布开源模型前,奥特曼表示,他“很高兴看到世界能够基于美国创建的、植根于民主价值观、向所有人免费开放并造福大众的开放人工智能技术栈进行构建”。
其言论凸显出日益激烈的人工智能竞争,美国开发者正担忧在这场竞争中失利。
“如此多同时开放的人工智能模型(包含已发布的权重和技术论文)堪称一场‘创意狂欢’。
集体创新理应轻松超越任何单一公司的独立成果,”Benchmark普通合伙人比尔・格利(BillGurley)7月下旬在X平台上写道,“这种模式极具力量,理应能轻松击败(全球任何地区的)单一专有厂商。”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目前正积极倡导开源。
曾凭借ERNIE模型引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百度,几个月前为追赶阿里巴巴和DeepSeek,宣布了开源计划。
快手和腾讯均发布了开源视频生成模型。中国所谓的“人工智能四小龙”,智扑AI、探月AI和MiniMax,近几周也纷纷发布开源模型。
中国开发者认为,与其严密保护自身技术突破,不如采取开放态度,以此鼓励更多创新并推动技术采用。
“当一个模型是开源的,人们自然会出于好奇想要尝试,”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今年2月向分析师表示,当时该公司刚公布开源计划。
此外,这背后还有商业逻辑:例如,阿里巴巴高管认为,其开源的Qwen模型能鼓励企业和初创公司使用阿里巴巴的云计算服务。
自DeepSeek发布开源模型以来,中国企业已将中国人工智能模型融入各类产品,涵盖社交媒体平台、汽车乃至空调。
这其中或许还存在心理因素。开源能让全球用户直观感受到中国人工智能模型的性能,有助于为这个长期被外界贬低为“抄袭者”的新兴科技行业吸引关注。
中国也支持其他开源技术。官方支持采用RISC-V芯片设计架构,这是ARM和英特尔x86等专有架构的开源替代方案。
RISC-V让中国芯片工程师能够分享最佳实践与创意,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增长。
北京致力于发展自给自足的半导体产业,部分原因是担忧美国控制芯片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拜登政府2022年实施的芯片管制措施,进一步加大了中国推动国内创新的力度。
中国对RISC-V的拥抱引发了华盛顿的关注。去年,美国众议院中国共产党特别委员会建议美国官员研究RISC-V的风险,且据报道提议禁止美国公民为中国在该开源架构上提供帮助。
中国对开源的拥抱,与其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初处于“追赶者”地位的处境相符。
“如果你是OpenAI、Anthropic、谷歌等企业,且真正处于领先地位,那么你就拥有一项极具价值的资产,”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战略总监海伦・托纳(HelenToner)在7月中旬于新加坡举行的《财富》头脑风暴人工智能会议上表示,“如果能通过高价出售封闭系统的访问权限获利,那么不难理解为何不愿向竞争对手免费提供模型。”
但她解释道,对于“无法在前沿领域竞争”的追赶者而言,发布开源模型是展示“自身先进性”的一种方式。
曾任OpenAI董事会成员的托纳补充称,开源模型还“能带来大量善意”。她解释道:“过去几年,我们看到那些愿意免费开放技术的个人和组织拥有巨大的软实力。”
美国如今或许已意识到开源的“软实力”潜力。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迈克尔・克拉西奥斯(MichaelKratsios)本周早些时候在韩国表示:“美国致力于支持开源及开源模型的开发与部署。”
随着OpenAI的这一决定,美国人工智能领域可能正处于罕见境地:扮演追随者,而非领导者。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