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宜攀高速宁南隧道左线掘进里程成功突破5000米大关,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宁南隧道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境内,为越岭特长隧道,左线全长8258米,右线全长8245米,最大埋深1142米,隧道需穿越地质年代约为6亿至5亿年前的山体,存在8条断层破碎带、11处强富水区,岩溶管道发育异常,堪称隧道工程建设的“地质博物馆”。隧道累计突水量超过4500万立方米,可填满18000个国际标准游泳池,涌泥量超12万立方米,突水突泥事件频发且具有突发性、滞后性和阵发性特点,剩余未开挖段突水突泥易发长度占比65%,施工安全压力巨大。
面对重重险阻,项目团队以科技引领发展、以管理奠定基础、以专家智慧提供支撑,将“预防为主”理念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先探后掘,不探不掘”的原则,综合运用意大利卡萨格兰地C7TXP-X2全液压多功能钻机、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地质雷达三维探测技术、地空协同电磁探地系统等先进装备与技术,构建了“物探+钻探”“长距离+短距离”相互验证的“动态预报、动态研判”体系,显著提升了地质预报的精准度。同时,建立了高效的“12小时快报机制”,确保专业机构现场测试后迅速提供预报结论,地质工程师同步开展洞内素描,形成“探测-分析-对策”的快速响应链。
项目推行“穿透式”管理,将安全责任压实到每个环节,积极引入顶尖智力支持。多次特邀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川为代表的权威专家团队深入现场踏勘指导,为深入理解宁南隧道地下水循环规律、突水突泥形成机理以及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指导确立“治未病之病”“治已病之病”的科学处治策略。项目成立专项攻坚小组,针对方案审定耗时问题,组建多领域内部专家团队,联动高校与设计单位构建 “内部专家+外部智库”体系,实现“探测-设计-施工”闭环管理,加快审定进度,确保方案科学可行。
延伸阅读
凉山州宁南县地处横断山脉东缘,金沙江峡谷深切,山高谷深,长期制约对外交通联络。项目建成后,宁南县城与周边城市的车程将缩短50%,打通与云南巧家县的跨省通道,使其转变为川滇交通节点,突破金沙江沿岸风电设备运输瓶颈,推动更高装机容量新能源项目快速落地,让白鹤滩库区高峡平湖景观与凯地里拉温泉形成黄金旅游环线,彝族漆器、火把节等非遗文化通过快速交通网实现产业化输出,旅游接待能力将有效提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来源:攀宁攀大公司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