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带头 "反水"!不顾美禁令,对华供光刻机,中国稀土成关键筹码

全球半导体领域再起波澜,中国企业密集签收 ASML 光刻机设备。

关键供应商明确表态不会断供,这一幕被解读为对外部管制的 “集体转向”,让外媒直呼 “事情闹大了”。

稀土如何扼住光刻机的“咽喉”?

2025 年第三季度 ASML 中国大陆市场销售占比已达 42%,而荷兰政府此前悄然将多数 DUV 机型移出出口管制清单,为供货扫清障碍。

美国的出口管制令还墨迹未干,荷兰政府年初才刚收紧 DUV 机型的出口许可,可 ASML 不仅没停供,连德国蔡司、荷兰本土材料商这些上游伙伴都跟着 "站队",纷纷表态要保障对华供货。

路透社直接用 "阵营分裂" 形容这局面,彭博社更直白:"美国的技术封锁墙,被企业从内部凿开了口子"。

这波反常操作的背后,藏着一张谁都不敢轻视的王牌 —— 稀土。

2025 年 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出台的稀土出口新机制正式落地,明确只要产品中中国稀土含量超过 0.1%,就必须经过严格审批。

这个标准精准戳中了光刻机产业的命门,ASML 最新一代 High-NA EUV 设备刚宣布要在 2025 年量产,其核心的磁悬浮工作台就得用镝和铽来保证微米级精度,镜头更是离不开镧玻璃消除光学畸变。

全球稀土市场早有定论,中国在高纯度镝、铽等关键品种上的供应量占比超过 95%,而且提纯工艺稳定。

ASML 的 CFO 在财报电话会上嘴硬说 "库存充足",但内部消息显示,公司手里的稀土库存只够维持 8 周生产。

更棘手的是,ASML 规划的马来西亚稀土加工工厂要 2027 年才投产,这两年多的空档期里,他们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

蔡司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

蔡司、荷兰材料商等上游企业表态

作为 ASML 的核心镜片供应商,美国众议院专门发报告指责它 "危害国家安全",要求欧盟联合限制供货。

但蔡司 CEO 在 2025 年财报会议上明确回应,会继续为 ASML 的 DUV 系统提供镜片,理由很实在:公司近四成订单都和中国市场相关,断供不仅股东不答应,自己的生产线都得停摆。

ASML 自己的动作更精细。

他们很清楚美国的红线在哪里,EUV 光刻机坚决不碰,但把库存里的 NXT:1980Di、2000i 等 DUV 机型集中清给中国客户。

2023 年下半年到 2024 年初,短短两个季度就送了 27 台到中国,这个数量比前两年全年出货量还多。

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些企业也抓住机会囤货,长江存储 2024 年二季度一口气接收了 5 台设备,马不停蹄扩建 NAND 闪存生产线;华虹半导体更是把生产线缺的设备一次性补全,就怕供应链突然断档。

荷兰政府的 "默许" 成了关键推手。

2023 年 9 月推出的 "数据豁免" 机制,让 ASML 不用公开部分 DUV 设备的出口数据,美其名曰 "保护商业机密"。

这一招直接让出口数据变得扑朔迷离,荷兰官方统计的对华双重用途产品出口才 2.53 亿欧元,中国只排第六,可 ASML 自己的财报显示对华营收接近 89 亿欧元,妥妥的全球第一。

但这场博弈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妥协,美国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

美国限制措施出台

2024 年 4 月,美国突然要求 ASML 停止给部分中国客户提供维修服务,哪怕是已经卖出去的设备也不让维护。

中芯国际有台 2023 年购入的 NXT:2000i 出现故障,ASML 工程师明明已经拿到签证,却临时被美方要求撤回,设备停摆了一个多月才靠国内工程师勉强修复。

到了 2025 年,美国干脆要求 ASML 工程师来华调试必须单独申请许可,审批周期动辄三四个月,导致国内多家工厂的设备故障率上升了两成。

荷兰政府也曾想耍硬气,2025 年 10 月 12 日以 "国家安全" 为由冻结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却没料到反伤自身。

这家被闻泰科技全资收购的企业,70% 的产能都在中国大陆,客户名单里有大众、宝马这些欧洲汽车巨头。

中国商务部随即限制安世及其分包商的芯片对外供应,德国大众立马陷入芯片短缺,旗下狼堡工厂不得不减产 30%,宝马慕尼黑工厂的交付周期从 4 周拉长到 12 周。

荷兰经济部很快收到了汽车行业的抗议信,这才意识到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代价。

更让 ASML 坐不住的是中国自主创新的速度。

2025 年上半年,国产光刻机交付量直接翻番,ASML 在 DUV 市场的份额从 90% 降到 85%。

面对这种变化,ASML 和供应商们开始布局多元化。

蔡司 2025 年 9 月宣布扩建欧洲工厂,同时加大对中国本土光学企业的投资,想通过技术合作维持市场份额。

荷兰几家材料商干脆和国内企业签了联合研发协议,一起攻关稀土替代材料。

现在的半导体圈已经形成了新的平衡,ASML 不敢彻底放弃中国市场,毕竟稀土卡着脖子,而且成熟制程的需求还在增长;中国企业也不会再单纯依赖进口,自主研发的脚步越来越快;荷兰政府则在美欧压力和本国利益间反复权衡,"数据豁免" 这类暗箱操作还会继续。

外媒吵着 "事情闹大了",其实是他们习惯的 "技术垄断格局" 被打破了。

未来两年会是关键期,ASML 的马来西亚工厂能否按时投产,中国国产光刻机的良率能否再提升,美欧的管制会不会再加码,都将影响格局走向。

但有一点很明确,靠技术封锁维持的优势注定不长久,只有开放合作才能让产业链更稳定。

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 "反水" 风波,或许会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重构的开始。

文/编辑:Alone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科技   光刻   稀土   禁令   筹码   中国   关键   荷兰   蔡司   美国   设备   工厂   管制   半导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