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男性健康日”。一个很现实的状况是,人到中年,很多男人把应酬、项目、KPI排在日程表的最前列,唯独把自己的健康排在了最后一位。但身体的账单,不会因为你自认为没时间就停止计算。40岁以后,这张账单就开始自动扣款了。
数据不会说谎:我国心血管病自2020年起稳居首位死因,而男性群体沉重的吸烟负担,正与此叠加,悄悄掏空中年健康的根基。真正的解决思路,不是焦虑地天天跑医院,而是把几项关键的筛查,像会议一样嵌进你的年度日程里,把最大的风险先稳住。

1. 血压与动脉硬化:这是第一块根基。40岁以后,哪怕你自我感觉良好,毫无症状,也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正规的血压筛查。如果在诊室读数偏高或处于边缘值,别只信那一次。回家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在不同日子的安静状态下多测几次取平均值,这远比门诊那一次紧张的读数更靠谱。把它安排到年度体检,或周末路过药店时顺手完成即可,不必天天量。

2. 血脂与风险评估:40–75岁的男性,都应该做一次空腹血脂检查,并结合年龄、血压、吸烟史等,做一次“10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这能帮你和医生客观讨论,你是否需要用他汀类药物来预防。别把它想成必须终身吃药的判决,这是一个结合家族史、吸烟、血压、血糖等因素的综合权衡。

3. 血糖(隐形糖尿病):35–70岁,尤其是体型偏胖的男性,必须做一次血糖筛查(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都可以)。好消息是,如果结果正常,那么三年左右复查一次就足够了,不必年年抽血。这样做,既不折腾,又能及早发现隐形的糖尿病。

1. 结直肠癌早筛:45岁起,平均风险人群就该开始结直肠癌筛查了。很多人一听肠镜就打退堂鼓,但实操上,可以先选择每年做一次便捷、无创的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如果结果呈阳性,再去做肠镜确认。这样更容易让人长期坚持。

2. 乙肝状态(中国特色项):这在中国尤为重要。成年后,至少应该做一次三项联合乙肝筛查(即HBsAg、抗-HBs、抗-HBc)。这能一次性帮你明确:你是需要补种疫苗,还是已经感染需要规范随访。这对降低远期的肝硬化和肝癌风险,收益极高。
1. 睡眠呼吸暂停:如果你打呼噜声音很大、白天总是犯困没精神、颈围明显粗、血压还总是不太稳定,别再硬扛了。先用STOP-Bang问卷自测一下。如果有中高风险,就该去睡眠门诊做进一步评估。睡眠呼吸暂停不仅严重影响精神状态,更和高血压、心血管风险直接挂钩,早干预对整体健康都大有裨益。

2. 两件回报极高的小事:最后,是两件比所有检查都更具价值的小事:
它们对你的心血管、血压、血糖、甚至情绪的综合收益,是任何单项检查都无法替代的。今天,为自己行动一次。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