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里提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句话,道尽了父母心。
在高中之前。
许多家长,都全力助力孩子的成长。
可是当孩子升入高中,一些家长就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孩子了。
如果你家有高中生!
其实,父母最该做的事情,不是继续“干涉”孩子的各种事情。
聪明的做法,而是“放手”。
01
越想控制,越容易失控
你是这样的家长吗?
孩子上了高中,你还天天盯着他写作业,手机也设置了密码!
可结果怎样呢?
孩子的成绩非但没有提升,反而不升反降!
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
那么为何会这样呢?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
当刺激过多过强,反而会引发逆反心理。
某重点中学,做过调查显示:
很多高中生都有这样的共识,"父母越管,越不想学"。
就像弹簧一样。
压得越狠,反弹得越猛。
甚至,有一位男生在日记里写道:
"我活得像个囚犯,天天被妈妈监管。"
所以,做聪明的家长,要看清一个事实:当孩子遇到了第二青春期,你管得越多,孩子反而越叛逆,越容易跟你对着干。
如同手里握着的沙子。
你抓得越紧,沙子漏得也会越快。
02
放手不是放任,是给试错权
孩子变成高中生。
家长就应该撒手不管吗?
有些父母可能会有这样的疑虑,那么大家要明白:
"放手"≠撒手不管。
放手是一种引导的策略,是把成长的主权还给孩子。
比如一位家长,就做得很好。
高三的女儿,想参加动漫社,这位家长没阻拦。
反而陪着女儿,买画具、改剧本。
结果孩子不仅没耽误学习,还因为统筹社团活动练出了时间管理能力,高考反而超常发挥。
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
家长在后面扶得越稳,孩子越学不会。
"有底线的放手",反而让孩子长出了"隐形的翅膀"。
03
从保姆到军师,家长要转型
孩子成长的旅程中。
聪明的家长,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
尤其当孩子上了高中之后。
家长要做的是“脚手架”,而不是“天花板”。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孩子需要时搭把手,但别挡住他看世界的视线。
举个例子来说:
一位爸爸,发现女儿选科的时候很纠结。
于是他,带着女儿做了三天的职业兴趣测试;女儿月考失利,他没批评孩子,反而说:"咱们分析下错题,看看是知识漏洞还是心态问题?"
孩子上了高中,不再需要保姆了。
真正需要的是,能够指引自己变得独立的军师。
04
把"控制欲",变成"信任力"
你听过吗?
心理学有个"罗森塔尔效应":
你期待什么,往往就会得到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看,聪明的家长不要否定孩子,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
当你把"不行",换成"我相信你"。
那么接下来,孩子就会带给你许多的惊喜。
比如说,一个孩子要参加某竞赛。
妈妈给出了要求,就是让他自己准备整个过程。
结果,孩子自己联系导师,自己修改方案,最后拿了省赛二等奖。
当然,信任不是盲目的。
需要家长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些恰当的引导。
既能锻炼孩子,也能避免犯错。
比如,有位父亲的做法很聪明:
女儿第一次独自旅行,他提前教了看地图、订酒店、防诈骗的技巧,然后说:"遇到危险第一时间报警,其他问题你自己解决。"
这种"有准备的放手",既给了孩子成长空间,又守住了安全底线。
05
真正的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纪伯伦在《先知》里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高中三年很短。
但这个阶段,却是孩子从"家庭人"向"社会人"转型的关键期。
这时候的家长,要意识到:
与其当"直升机父母"时刻盘旋,不如做"灯塔父母"默默守望。
一位班主任曾经这样说过:
"我见过太多被'管死'的孩子,也见过太多被'放活'的榜样。”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
那么,就要适时转变爱的方式吧。
要知道,许多考上名校的学生,背后都有懂得放手的父母。
这不是巧合,而是教育规律的必然。
结语
养孩子就像放风筝。
线拽得太紧飞不高,放得太松会栽跟头。
作为高中生家长!
最该练的,就是"收放自如"的功夫。
当你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松开手,会发现孩子不仅能飞,还能飞出你想象不到的高度。
毕竟,教育的终极目标:
是让孩子成为独立、自信、能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
这,才是真正的"为之计深远"。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