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港股茶饮赛道异常火爆。
蜜雪冰城上市当日市值暴涨至1000亿,瞬间激活了国内茶饮企业的赴港潮。
八马茶业也终于按捺不住,在挣扎了12年的上市路上再闯IPO。
只不过,这一回他们绕开A股“伤心地”直奔港股而来。
八马茶业可谓声名远扬,其拥有长达三百年的制茶历史,在茶叶红茶、岩茶、铁观音这三大品类的销量上持续领跑全国,不仅坐拥数量最多的茶叶连锁店,线上销售更是十年蝉联冠军,还连续9年荣登“中国品牌价值500强”企业榜单。
如此强悍的战绩,按常理应该在上市路上所向披靡,可八马茶业却跌跌撞撞地折腾了12年,最终均以主动撤回申请而折戟沉沙。
当年,八马茶业三闯IPO遭遇证监会46项质疑,2万字问询,至今都令人咋舌。
一直以来,11人的研发团队撑起了八马茶业3500家门店的茶品创新,低得惊人的研发费用和疯狂的无序扩张,让他的IPO之路又多了几分悬念。
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董事长王文礼如鲠在喉。
作为铁观音的非遗传承人,王文礼始终想把八马茶业打造成“A股第一茶”。
但兜兜转转12年里竟然在A股惨遭“三杀”。
2013年,八马茶业获得首批融资后,计划当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却始终没有进展,直到两年后才获准在新三板上市。
但因缺失行业标准,盈利能力又极不稳定,两年后八马茶业主动摘牌退市。
2021年,于传统茶行业历经3年拼搏的八马茶业再度出击冲击上市,此次王文礼将目标锁定创业板,在成功经受住三次问询后,不料证监会对创业板上市要求作出调整,规定企业唯有具备创新性方可获批上市 。
但当时八马茶业的研发费用还不到公司总费用的0.5%,面对种种质疑王文礼再度撤回上市申请。
在沉寂了4个月后,八马茶业又转向深圳主板。当证监会2万字46项质疑,直指其多次上市应全面披露所有信息的问题。
而此时,公司11人的研发团队始终没有增长。对于上亿营收的八马茶业来说,用于研发的费用支出的确少得可怜。
面对证监会的问询,八马茶业并未给出回应又一次撤回申请。
虽然传统茶的上市之路步履蹒跚,但新茶饮却站在了资本的风口。
2025年3月,以蜜雪冰城为首的新茶饮代表在港股一炮而红,众多资本市场抢筹可谓盛况空前。
极致的对比之下,谁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王文礼决定再次携八马茶业冲击IPO。相较于更宽容的港股,八马茶业似乎看到了希望,但其背后仍暗藏隐忧。
3500家门店覆盖了全国将近300座城市,2024年平均营业收入超16.47亿,净利润2.08亿。
看似漂亮的财务数据下,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500亿“泉州富豪圈”的“托底”也浮出水面。
八马茶业作为家族企业,创始人王文彬、王文礼、王文超兄弟及其近亲属拥有公司55.9%的控制权。
三位管理者的妻子、胞妹以及堂、表兄都在公司内担任重要职务。
同时,王文彬的子女与七匹狼、安踏以及高力集团的联姻串起了整个泉州财富网,这些公司又间接持股八马茶业。
他们之间的关联交易曾引发市场对其“修饰业绩”和彼此间利益输送的质疑。
偌大的公司,多年来丝毫没有变化的研发团队,怎能不令人哑然。
八马茶业“自制茶”品类早已名存实亡。
铁观音制茶技艺可追溯到王文礼祖辈的清朝年间,随着历史变迁福建安溪成为八马茶业市场化的开端。
经过一系列营销后,铁观音“政商礼节茶”品牌随之爆火。通过明星宣传,八马茶业开创了奢侈品传统茶的开端。
“掘金路”上没有谁不想成为行业第一把交椅,王文礼亦是如此。
早在2013年,八马茶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着手全品类茶的经营模式。
这也是八马茶业陷入尴尬局面的开始。
在第三次冲击A股时,招股书显示,从2019—2022年用于定制成品茶的采购金额,就已达到全部采购额的半数以上,且逐年上涨至58.12%。
这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品类通过外购后经过分装再对外销售。实际上八马茶业,早已由制茶企业变身为售茶企业。
正因为如此,2024年底时公司存货压力高达4.61亿,占总资产比例将近三成。
而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也是八马茶业的“隐痛”。
据统计,近3年来公司销售费用均在6亿元左右,而且还在持续攀升。而八马茶业的“直盈+加盟”模式,仅仅给公司披上了亮晃晃的业绩表象,其背后又暗含玄机。
一路飙涨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加盟店的招商收入,八马茶业采取买断式加盟政策,加盟商为获得每年3%~5%的返点,而不得不年年足额囤货。公司售货后不退不换,把销售风险转嫁给了加盟商。
3年来的营收分别为18亿、21亿和16亿,每年净利润约2亿。其中,有50%的收益来自加盟店的扩张。
财报上稳定增长的利润,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在真实的消费场景,仅仅是公司总部对加盟商的茶品交付而形成的账面收益。
这就催生了加盟店为了降低存货而出现跨区域串货、虚假折扣等行为。比如,在旗舰店半斤包装的“赛珍珠1000”加盟商刮码后销售,价格就由600元下调至200多元。
价格高、销售压力大,八马茶业扩张态势在逐渐放缓,退出加盟的门店也不在少数。
而八马茶业实际可用于支配的现金流也曾处在崩溃边缘,这也成为证监会重点关注的方向。
不得不说,八马茶业冲击资本市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传统茶行业不受资本青睐的说法,由来已久。
在八马茶叶冲击资本市场的若干年间,同行业茶企前赴后继,却始终未在A股上市。
澜沧茶业在申请上市期间,因经营关系主体不清等原因撤销上市遇阻。虽然最终赴港但上市即破发,至今每股不到3港元。
在此之前,安溪铁观音也因商标混淆,业绩造假等原因终止了IPO;另一家七彩云南茶企更是陷入“炒茶”风波而被挡在了资本市场之外。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八马茶业在12年间兜兜转转,只得绕道港股。
虽然作为传统茶企,八马茶业曾经大杀四方,但因为茶叶仍属农业产品,受区域、气候、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传统茶企受地域影响品牌影响力受到很大影响,云南有普洱,安溪有铁观音和八马,浙江有龙井……都各有优势、各自为战。
八马茶业虽然在行业内市占率全国第一,但也仅占有1.67%的份额,与位列第二的茶企仅差0.06%的份额。
这与新茶饮蜜雪冰城20.2%的市场份额相比,高下立判。而位居第二的古茗市占率比蜜雪冰城整整低了两倍多。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缺乏高速增长的想象力以及强有力的竞争实力,想要吸引投资者的目光确实缺乏说服力。
而八马茶业自身也存在种种问题。
12年间三次冲击IPO,关联交易如蛛网般盘根错节,而且有大约300家加盟商几乎都是八马茶业员工或前员工亲属,这更让资本市场对于其实际营收情况心存质疑。
同时,八马茶业半数以上品类均为外采,很难对种植、采摘、制茶、保存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控。八马茶叶的产品质量多次遭遇投诉,甚至被央视曝光。
此前递交的招股书也表明,公司在2018年到2021年的3年间曾被举报113次,其中63起涉及虚假宣传,23起提到质量问题。
虽然八马茶业改道港股申请上市,要想获得投资人的普遍认可显然并非易事。
资本市场的审视向来严苛,当新茶饮被投资者追捧,八马茶业在缺乏核心技术壁垒与真实盈利支撑时,是否具备吸引力尚有待考量。
赴港IPO远非终点,八马茶业能否在家族治理的困局下扭转日渐式微的尴尬局面,终将面临一场大考。
-END-
参考资料:
1.红星资本局:《超3000家门店巨头,获IPO备案!因富豪联姻出名:实控人儿子娶安踏千金,女儿嫁七匹狼、高力控股“二代”》
2.财经早餐:《八马茶业,下一个高阶“蜜雪冰城”?》
3.洞察IPO:《八马茶业IPO“三迁”:加盟渠道增速骤降,家族掌权、姻亲资本盛宴同享》
4.斑马消费:《八马茶业冲港股,暴露了家族野心》
5.投资界:《福建三兄弟卖茶,要IPO了》
6.财经锐眼:《中国最大茶叶公司,又要IPO》
作者:红菱
编辑:歌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